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强调,要深化对国际国内金融形势的认识,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平衡好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关系,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包括金融风险在内的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人民网 2月24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总体看,当前我国金融形势是好的,但在国内外多重因素压力下,风险点多面广:部分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突出,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泡沫化,部分互联网企业挂羊头卖狗肉,行“庞氏骗局”之实多发等,呈现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结构失衡问题突出,违法违规乱象丛生,潜在风险和隐患正在积累。
金融工作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将推动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金融“血管造影”,不断输送实体经济健康血液。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和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货币金融环境。苏州吴江的陶先生是一家主营塑钢和铝合金门窗生产、销售的小型私营企业的法人代表。近年来,建筑行业下游企业账期长,以及长达3年的质保保证金,应收账款的压力总是让陶先生愁眉不展。在人民银行苏州市中心支行再贷款资金定向支持的“小微e贷”金融产品推出后,陶先生顺利申请到了首笔贷款。与传统的银行融资服务相比,“小微e贷”具有精准投放、 高效便捷、成本低廉三方面特点。有了“小微e贷”,很多和陶先生一样的小微企业主如今在资金方面的困难得到极大缓解,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上,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健康发展。
金融“抗体检测”,提高主动应对金融风险“免疫力”。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2018年新一届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运行、中国银保监会挂牌成立,金融监管版图重塑。“过去一出台新监管政策,我们就赶紧研究对策,绕过监管。现在我们是赶紧对标政策要求,抓紧时间整改。”一位金融业人士说。为让降准释放的真金白银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监管部门通过窗口指导、正向激励、考核绩效等激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市场感受到了政策“暖意”,但同时也有担忧的声音:行至途中的严监管遇上大力支持民企融资,是否会积累新的金融风险?事实证明,严监管是大方向,当下救急与长效机制建立并行不悖。监管是平衡的艺术。在短期与长期、政府与市场、监管与创新之间,金融监管努力探寻一条最佳的路径。
金融“骨骼CT”,强力稳固金融改革治理构架。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风险,还有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重庆农商行国有、民营、外资、自然人股东比例分别为28%、31%、25%、16%,与大多数农商行一样,具有股东多元、股权分散的特点,在管理上存在较大难度。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重庆农商行在坚持股东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兼顾各类股东的差异化需求,通过探索多元化股权管理模式,有效地规范和加强了股东行为和股权管理。在此基础上,重庆农商行通过优化公司治理,强化战略定位,更加突出治理主体责任,确保支农支小“方向不偏”,发挥董监事专业作用,确保支农支小“能力不降”,加强考核激励引导,确保支农支小“力度不减”,探索了一条以公司治理提升支农支小服务水平的道路。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我们要对金融进行全面“体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保持金融良性循环,推动我国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远方。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道办事处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