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互联网时代,乡愁何处安放?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3 录入:12 ]

最近网上有个挺火的新闻,题目叫做《上海女孩跟男友回农村过年,见第一顿饭后想分手》,说一位小康家庭的上海女生,过年跟江西男友回农村,交通不方便一路颠簸,但见到第一顿饭她后悔了,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图文并茂,槽点满满。

有人说那个姑娘缺乏教养,有人说那个男孩儿的家里多少也要尽力做些改变和准备,更有人提到只要有爱,就能携手战胜一切之类的。决定都是他们的,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去评价他们爱不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可以旁敲侧击“乡村的未来”等时髦的议题。

每年春节,朋友圈里的人从不同角度描述着故乡,既有“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的喜悦,也有“只有农村没有乡村,只有哀愁没有乡愁”的叹息。上升到国家层面,“三农”问题虽然一直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中国的农村与农村之间却有着不同的贫富程度。其中,富裕起来的乡村不乏有借着当地特色的农产品的力量。

90后小伙颜帅是枣庄山亭区徐庄人,和其他人不一样,颜帅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他的家乡农村,在网上卖起了自家地里的小米。颜帅常说,“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难忘的是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因为对土地的热爱,颜帅的梦想也很朴实,“就是希望把最纯正的农家粮食送到老百姓身边,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吃上最健康的粮食。”也正因为网上的生意,村里种植小米的农户们,收入也提高了。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农产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农村人重要的经济来源。一些农产品深藏大山,不被人熟知;一些农产品在当地红红火火,但却走不出去。针对农产品如何“走出去”的问题,网库集团采取“互联网+产业”方式,通过政府引导、网库技术支持、企业参与、第三方配套服务等多方保障,以产地为中心辐射全国,让特色农产品走出一条致富路。同时,网库电商学院也为各地培养电商人才,为发展农村电商提供了人才保障。如今,在广大山区,一大批农民借着互联网,激活了山乡绿色产业发展,成为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人民日报》评论说:“乡村,始终是中国人的出发点、歇脚处和目的地。”在互联网时代,乡愁何处安放?乡愁,可以是朋友圈里一句关于故乡感情的抒发;乡愁,也可以是放弃城市,致身家乡,借助“互联网+”让梦想生根的行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电商新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