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去年以来国内媒体的热词。从近一年实践看,浙江的效果初步显现:截至目前,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2015年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80亿元,新入驻企业3300家,引进1.3万多人才,并带来含金量较高的新增投资、新建项目和新增税收。(2016年03月01日人民网)
经济发展,彰显特色:转型升级,特色小镇成为抓手;发展理念,融合产业旅游文化社区功能;产业定位,一镇一业力求专而强;建设风格,突出精致展现小而美;运营机制,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曾几何时,那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块状经济”,是推动浙江发展的不二功臣。然而,经济步入新常态,那些产业也遭遇了新难题。如何走出困境、保持浙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建设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市化的有效路径。”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战略抉择。“这将有利于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特色小镇力求‘一镇一业’,每个小镇只主攻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特色产业,不求‘大而全’,只求‘精且强’,着力培育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单打冠军’。”翁建荣表示:错位发展的定位,让每个小镇都特色鲜明。“特色小镇的建设形态很重要。尤其是现代社会,美好的事物、美丽的环境都能转化为很强的生产力。我们力求精致展现‘小而美’。”“小镇的建设风格突出‘一镇一风格’。所有特色小镇要建成3A级景区,旅游产业特色小镇需达到5A级景区标准。原则上特色小镇不新建高楼大厦。” 除了准入机制严格,在建设方面,浙江按照“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引导”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政府则有着很清晰的权利边界:当好“店小二”,做好“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等服务。为去除“争个帽子睡大觉”风气,浙江将“实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奖励指标。安吉县发改委主任赵怀君坦言:“这对我们而言压力很大,埋头苦干已成一致状态。”
2016年1月29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正式出炉,42个小镇入围第二批名单。根据规划,未来3年浙江将重点培育100个特色小镇。如今,形态上“小而美”、功能上“有机合”、产业上“专而强”、机制上“新而活”的特色小镇,正逐步成为浙江稳增长、调结构、强创新的重要载体。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张家界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