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精准脱贫攻坚年,近日,有记者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做了相关调查。尽管当地政府已针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制定了异地搬迁及购房补贴相关政策,可依然有农户不愿意搬离,甚至一些住户为了领取补贴,城中买房还在农村建房,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10月23日 人民日报)
农村危旧房改造,是地方政府部门为了实现群众脱贫,根据地区实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制定的惠民政策,其目的还是从地区的长远发展考虑,将交通不便、理疗卫生条件差、环境恶劣、发展困难地区的群众进行集中安置,通过集体建房或异地购房发放补贴的方式改善百姓的居住难题。政策虽好,可问题也接蝩而至。如:搬下山的农民今后的生活如何保障、耕地如何解决、户籍如何落实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扶贫工作就算不上全面达标。
“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更是考量干群关系的时代考题。不只是主要领导者坐在办公室开个会、发个文件、下派个第一书记就了事,更需要党员干部和扶贫书记们脚踏实地,准确调研村情民意,用自身智慧将国家的政策方针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变山为宝,增加农民收入。换言之,在脱贫攻坚伟大工程中,政策的靠谱到位和干部的认真负责才是脱贫关键。
当然了,群众不愿下山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到位,我们的保障没有落实,群众心存顾虑在所难免。而我们党和政府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只要在工作中,以群众的利益为重,多掌握群众期盼,多为群众着想,把工作做好做细,群众会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毕竟穷根不除发展无望。当然了,脱贫攻坚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政策制定有偏差、群众不满意,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符显失公平,这些都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道路上的拦路虎。
所以,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首先要做到思想脱贫。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精准脱贫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农民夜校、培训班、发送温馨提示短信等方式从思想上树立起贫困地区农民的脱贫意识;其次要做到产业精准,各帮扶单位和部门要积极行动从资金、技术、产业等方面给予支持,树立群众的脱贫信心;再次政策研判科学,政府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贫困农村山区的扶贫政策进行科学评估和研判,制定出紧扣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从住房、医疗卫生、教育、产业等方面保障到位;最后是干部引领到位,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要切实发挥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利用好党组织和党员的战斗堡垒风格,做好传帮带,为群众服好务。
一方水土养一方民,一方成绩绘一方情。脱贫攻坚看似任重道远,但只要心中有民,敢于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心中的困惑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中真真切切沐浴到党的好政策和好干部带来的春风,体会到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再困难的“纸老虎”在大局面前都不是事儿。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民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