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河南新乡市发出《新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公文运转和正式会议场合中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称呼的通知》。主要内容是:在公文运转和正式会议场合中进一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称呼,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工作人员,相互不称官职,一律称“同志”。
此举令人直呼痛快!还是喊“同志”安逸!
“同志”,一个中国历史上久远的称呼,一个涵义丰富而神圣的称呼,也是曾经温暖一个时代的称呼。我们党从成立之时起就将“同志”定位为党内成员之间的关系。“一大”党纲明确规定所有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
革命战争年代,一声亲切的“同志”,隐含的却是无限的信任,可以转告秘密、托付子女,可以相互扶持、同生共死。上世纪60年代后,很长一个时期,“同志”还以它特别的感情色彩成为一个社会称呼,温暖了众多人心。
几经变迁,步入现代后,“同志”不见了!官场的称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譬如副主任张某,要称“张主任”,不能称“张副主任”;否则“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特别是写文件、材料时,怎么称呼领导也大有讲究,可能影响到领导印象和办事效率。如果把哪位身兼数职的领导的“×委常委”头衔和“×委××部长”职务漏掉,只写“×委副书记×××”,就有点不讲政治,不按规定办了。结果是传达文件时听众很闹心。
发展到近几年,对领导以“老板”“老大”“大爷”的称呼已见惯不惊,部分地方甚至出现“老汉儿”的称呼。俗话虽说是“父打子不羞”“官打民不羞”,但给人一种“有奶就是娘,有权就是爹”的感觉,“父母官”的涵义被曲解了。特别是年轻的上级领导,被称呼为“老汉儿”“大爷”,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凡此种种,破坏了正常的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领导一抬足,就是“亲自前往”;领导一感冒,就是“抱病前往”。至于那种不分场合,一张嘴就是“请××领导作重要讲话”的字眼更是泛滥成灾、随处可见,部分领导被喊昏了头脑,最终走上腐败之路。
其实,每个人的姓名只是一个符号,领导的官衔和职务更是符号中的符号。过分用官衔和职务来强调领导的身份地位,是一种无能和脱离群众的表现。
“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倡导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
上下级之间、干部群众之间,还是“同志”好。既不乱辈分,也不伤感情,更能加深了解,促进和谐,团结一心干工作;不至于成天“大爷长、大爷短”的被喊迷茫,最后去坐班房!
河南新乡这次率先正式发文,响亮地喊出“同志”,不是噱头,不是标新立异,而是追根溯源、返璞归真,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
“大爷”再见!同志,你好!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