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莫把基层当“跳板”

[ 作者:徐圆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15 录入:吴玲香 ]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农村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盘活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特色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实际的发展轨道与预想的并不完全一致,有些大学生到了基层之后,并没有很好的利用基层的大舞台进行锻炼,而是只是把基层当作“跳板”,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考试、请假为名,工作不了几天,业务能力不熟悉,对于群众的困难能拖就托,搞的基层“怨声载道”,不正之风盛行,总起来说,就是“拿着工资不干正事”等人浮于事的现象,丝毫不符合一个公职人员的形象。这一系列现象的产生与基层条件差,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动力不足,发挥空间有限等不无关系,要想在基层真正留下人才,必须改革基层这个“跳板”。一在于“考”,而在于“保”。

“考”,即考察、考核标准。改变“大锅饭”式的考核标准。基层人员考核是一项大指标,要想基层留住人才,就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一项良好的规章制度,就是一股动力,也是基层的一股活力源泉,要进行探索式的考核标准的考核,逐步建立适应各自服务基层人员特点的,以其实际的服务能力为标准的考核制度,实现分类量化考核,打破“大锅饭”式的考核标准,推行考核的“自助餐”探索基层留住人才的新途径。

“保”即保障、服务措施。建立高校毕业生流动保障机制。农村的科级创新、扶贫开发需求是一项长期的过程,然而基层的服务保障不力、发展空间不够等往往是高校毕业生不愿到基层去的原因,要想留住人才,必须解决其后顾之忧,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不断完善大学生的工资待遇,福利保障以及生活所必须,让每个大学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市高密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