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村理事长对乡村文明建设的作用究竟有多大?

[ 作者:洪巧俊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4-21 录入:吴玲香 ]

这几天,媒体报道了家乡江西余江县两名村理事长的先进事迹,一是面对危险,挺身而出。4月8日下午,沪昆铁路杨溪乡境内遭遇雷雨大风袭击,铁路10KV高压线电线杆被大风吹断,高压线横倒在杨溪村主干道涵洞口,情况十分危险。杨溪乡杨溪村一组理事长陈培建路过时,发现了断落的冒出火花的高压线,立即停了下来。此时,一辆载满乘客的杨溪至邓埠公交车正向涵洞口驶来。陈培建不顾个人危险冲向前去,将公交车及时拦停了下来。之后陈培建一边拨打110电话报警,一边冒着大雨守护在洞口……

二是报道了化解百年恩怨的“好理事长”潘良胜。潘良胜是中童镇坂上潘家人,一百多年以前该村就分成东西两个宗派,恩怨纠纷非常严重,经常发生械斗,连村谱都被毁掉,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烂地方。2015年4月,坂上潘家成功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村民大会,组建了村民理事会。这个一直在新疆经商,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不得不放下自己公司的事奔赴家乡,因为他却被推选于潘家村宅改和新农村建设的理事长。他说“就算政府不给我一分钱,我也要把家乡建设好”。如今潘家村路宽了,房子整齐了,环境美了,成了宅改示范村,引来不少外地市县的人来参观取经。

在余江县,像培建路、潘良胜这样的村理事长很多,我们村里的小孟也是,宅改刚启动时,他从山西赶回老家担任了村理事长,在村里一待就是几个月,待到规划好了,村子整理得有个样子才回山西经商。邻村下万村的阳仂也在外经商,村民们选他当理事长,一是他能办事,二是他家要拆的房子最多。他一回来,就按照规定把自家几百平方的建筑拆了。可以说,该县的村理事长对宅改和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对乡村文明建设起到了“领头雁”的作用,贡献之大。

余江县的做法是合理引导,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试点村搞好了,成功了,并在全县逐步开展。按照村民自治要求,如今全县1040个自然村建立完善了村民事务理事会,在群众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将愿干事、能干事的群众选入到村民事务理事会。充分赋予他们行使宅基地管理中的各种权利,大力开展评先表彰,以先进带动后进。

尤其是要做好选好村理事长这个“领头雁”,选出的村理事长大多像潘良胜、小孟、阳仂这样的人,他们出外经商多年,见多识广,视野开阔,且办事公平,乐为奉献,在村民中有威望,还吃得亏、受得气,善于沟通做思想工作。余江县的“一户一宅”工作做得好,没有发生一起纠纷,关键就是农民的事让农民自己办,通过理事长、理事成员层层发动房族,带头退出多余宅基地,带头拆除超出面积,带领群众积极支持、踊跃参与,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在为子孙谋利、为家族造福、为村庄争光。宅改的深入推进,群众盼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望越来越强。而改革退出的大量宅基地保障了群众建房用地需求,也推进了村庄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改掉了露天厕、烂泥路、污水沟、倒屋舍,让百姓亲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从而群众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以我们洪家村为例,看到邻村通过宅改和新农村建设,村庄变美了,他们自觉成立了村民理事会,推选了能干事能办事的人当理事长与理事,之后村庄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过去的上访村、问题村、落后村变成了新农村建设、树新风的先进村,重要的还是让乡亲们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单位:广东省潮州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