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县凰岗镇辖内有一座危桥,村民称会随时坍塌。4月21日,记者和县水利局联系并反映情况时,遭多部门推诿,其中一名建设管理股程股长竟称没有公车没办法下乡。报道刊发后,当地县委县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痛批县水利局“孙连城”式工作作风。(4月2日 4中国网)
对于公车改革,公众并不陌生,早些时候,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标志着旨在遏制“车轮上的腐败”的公车改革正式破冰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除了政府转变职能使然,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问题严重。自公车改革以来,公车数量迅速压缩,公车管理也更加透明。危桥随时会坍塌,一旦桥塌很可能会出现重大人员伤亡事件,但是,抱着没有公车的借口,以没有公车为由就是不下去了解险情,不是明显的“官老爷”做派吗?
实行公车改革后,大多数公车已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进行车补,如今交通异常方便,下乡的方式有多种:可以开私家车也可以坐客车,还可以打出租。然而现实中不少的人就是不愿意将进了腰包的车补往外掏,视车补为一种额外的福利,有的需要下乡进行调研不下去,有的需要去现场解决问题的硬拖着,以没有公车为名,给不作为找借口,而在人命关天的紧要关头还在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这比起一般的不作为更为恶劣。
作为公职人员,不要说是有车补,就是没有车补,也应该为民办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更应具有此方面的良知。而遭多部门推诿,说明时下一些干部还对利民之事,漠不关心,天塌下来也不急不躁。要我下乡必须配好车,没有车就不下乡,以公车为条件再来谈工作,没有公车就是天塌下来也难让其迈步,此种行为非常可怕。这样的官员占据在其位,何谈工作效率,又何谈为民解难?
古话也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古人都有这样的为官操守,更何况如今的“人民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根本宗旨,但是公车改革和车补不公平,是关乎公务人员的切身利益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调查并处理好“没公车不去看危桥”事情的来龙去脉,对那些不作为的官员严肃问责,给公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作者地址:湖南省长沙市)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