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种无形的筛子,它将人间区分为乡村与城市。法律上说,这是按照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进行区分的,但随着人们的疏远亲离,却将本不该有的居高临下或是妄自菲薄变成了一场扯皮筋般的博弈,看似平衡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中开始参杂了越来越多的阶级与贫富的成分。
今年的除夕被一条帖子闹得沸沸扬扬,大致是说一个上海女生到江西男友农村的家里过年,却在看到年夜饭的第一眼就萌生了分手的念头。楼主关于“拖拉机一样的车”、屋内昏暗灯光的描述,以及上传在网上显得黑乎乎油腻腻脏兮兮的饭菜图片,由此引发了关于城乡贫富差距、文化冲击以及爱情的理想与现实大讨论。
今天我们不言爱情,不说矫情,谈乡村。
古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们当然不能单单以一张未开闪光灯的图片就对广袤的农村地区下出穷困潦倒的定论。因为就算晒张自拍你都会磨皮滤镜之类修很久。毕竟,用极富定义极贫并不符合日常的价值观。毕竟,中国超半数以上的人口不可能都生活在水深火热里。
去年冬天,有幸到过贵州黔南荔波县里的村寨,那里的人们正积极利用家乡的资源尝试着改变着自己以及家乡的命运,看得见山水,看的见改变。当地的特色美食亦不像网上传的照片那样离谱,纯天然的食材,纯手工的烹饪,随意搭配,不聊技法也能美味有余。淳朴是难以伪装的。四张长凳围一锅,边吃饭边聊天的愉快气氛足以渲染你开心很久。
我们当时住在当地的农家民宿里,是一座农家小三楼,长在深山里的飞檐翘角,宽敞整洁、明亮舒适且极具特色。改革开放都这么久了,现在的农村发展已远非你昨日的想象。
当然,再强盛的经济发展下,都会存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飞鸟不过,虫鱼不生。寒冷夜里少一条御寒的棉被,毒艳阳里少一件防晒的工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或许有点夸张,但适龄儿童上不起学,生活在科技生活的阴影里。道路交通的闭塞导致思想观念的落后,即使有特色却也总是缺少一个突破的机会...
一切偏见都源于不了解,走走吧会把新农村的新面貌展示给大家,也会支援落后地区的建设。如果你愿意,一起走走吧,深入广阔的乡村,体验乡村里的万种风情,共建祖国大好河山。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微信号“走走吧”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