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肯尼亚政府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我们愿意提供土地,也希望你们组装厂到我们那边落地生根,我们非常欢迎中国,希望双方进行合作。”
6月5日下午,肯尼亚农业部常务秘书(副部长级)理查德·拉里西恩·雷斯亚普在中国芜湖参观农机企业中联重科时,兴奋地和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交谈着。
理查德·拉里西恩·雷斯亚普今年51岁,在肯尼亚农业部任职常务秘书一职。政知道注意到,在肯尼亚,这个职位其实很高,相当于副部级。他此次前往中国是参加中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政策对话项目,和他同行的,还有来自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的农业部门高官。
这一项目日程为期10天,于6月8日闭幕。除了一系列讲座、论坛外,大家还赴安徽小岗村、芜湖中联农机工厂、南京农业大学等地,分享各自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式,并考察中国农业经验。政知道和他们一起,也踏上考察的旅程,并专访了理查德先生。
非洲官员眼里的中国农村是怎样一幅图景?
这个国家真正的现实
政知道:这次中国之行,最令你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什么?
理查德: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阅读粮食署发的这份110页研究报告时,你可以看得到中国农民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历史,他们曾经非常贫困,而如今都住在漂亮的房子里,有的人还有自己的车。我能很清楚地看到中国如何用30年的时间从一个贫困的农业国家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这并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利用宣传工具美化现状,而是这个国家真正的现实。
从更实际的角度上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中国农民改良技术的过程。我们参观了一些地区,可以看到30多年前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如何认真地钻研农业技术,启发农民务农,如何提高产量,提高收割效率。对我而言,这就是中国农业发展的转折点。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转变,在经济、农业上飞速发展,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中国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希望,我相信肯尼亚也能做到。虽说现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穷人,不过在正确的发展策略引导下,我们也能改变肯尼亚人民的生活。
政知道:结合中国的经验来看,你认为发展非洲农业应当从哪里入手呢?
理查德:我觉得可以从借鉴中国“四个全面”的理念开始。我了解到,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东西,希望通过改革可以让现有机制成熟运行,坚持贯彻正确的方针政策,这就是我要带回去的收获。
我学到的第二点就是,政府应当坚定不移地给予人民支持。有人认为应该将农业发展交给私人部门,现在很多非洲公司都在发挥作用,可我认为在农业改革方面,政府必须介入其中,提供环境保障,这样农民才能有所发展。政府要为农民建立农产品市场,提供培训等等。所以政府的作用是最根本的,非常重要。我们非洲国家的政府必须改变政策,不能只靠私人公司去给农民提供出路,政府必须参与进去帮助农业发展。
8点起床发现中国农民已经开始工作
政知道:具体说来,你觉得中国有哪些农业模式可以被肯尼亚借鉴?
理查德:因为土地所有权问题,有时候会困难重重。举例来说,肯尼亚有的人有十辆车,有的人一辆都没有,社会并不是平等的。在农村,有的人住着大庄园,有的人头顶一片瓦都没有。所以我觉得政府应该介入,帮助那些穷困的人,实现社会平等。
还有一个问题也许没那么困难,但仍然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做到,这就是自律问题。中国是个很自律的国家,你如果8点起床,就发现农民已经开始工作,各行各业都开始运作。在非洲一些国家,特别是肯尼亚,比较缺乏这种纪律。人们各干各的,不听从指挥,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纪律,更专注做事。比如你让农民种小麦,他就应该专注种植小麦。
代表团参观安徽省来安县林桥村,左一为理查德
政知道:那你认为,肯尼亚政府应如何介入农业发展?
理查德:我们政府会给农民提供机器设备,建立农产品市场,让他们销售自己的农作物。对我来说,我想把这样的政策在政府中推行下去,让政策去推动机械设备发展,让技术水准很低的农民也能得到配套的机器,提高他们的效率;还有在收割水稻、甘蔗的时候给他们帮助,提供最合适的种子。这都是很好的方法。
另一种方法是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接受教育,让技术官员去帮助农民,给农民们建立培训基地,提供课程、专业设备等。
一些中国农机公司已经来到肯尼亚
政知道:肯尼亚会和中国的农机企业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吗?
理查德:肯尼亚现在已经有了关于农业机械发展的政策,我们想改变传统的务农方式。一方面我们要和中国方面合作,帮助技能有限的农民、种子公司、小收割公司、农业公司,给他们一定补助。假如一个机器价值100万,那么我们政府会支付价格的30%,农户或私人组织支付70%,这样他们也能用得起这些机器了。
政知道:你会从中国企业购买一些设备回去吗?中国和肯尼亚的农机企业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理查德:我们有个很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那就是为肯尼亚人民带来进一步的发展。肯尼亚已经准备好了土地,中国公司可以去那里发展农业,帮助那里的农民,然后把农产品卖给当地人或是销往如乌干达、赞比亚等非洲其他国家。因为肯尼亚地处非洲的中心地带,在此可以高效地与其他非洲国家进行交流。中国公司可以带来自己的劳动力,也可以在肯尼亚找到合适的工人。我们希望他们可以带来设备,多余的装备可以卖给当地的公司。
一些中国农业机械公司已经来到了肯尼亚,重要的是他们设备的价格,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再有,我们希望政府之间进行合作,肯尼亚政府可以和中国政府共同合作,落实对肯尼亚农民的补助。私人购买这些设备是非常昂贵的。
—多知道点—
中国-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南南合作政策对话项目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是联合国抵御全球饥饿的一线机构。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新闻中看到这个机构的身影。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005年,中国从WFP的受援国开始向资助国的角色转变,现在中国既是WFP的受援国也是资助国。
而本文提到的项目就是中国资助WFP所有项目中的一个,具体是由中国农业部和WFP来执行。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互相交流学习的项目,也是2015年以来,中国农业部和WFP第二次举办中国-南南合作交流学习项目。
WFP中国办公室代表屈四喜先生接受政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希望对外讲好自己的故事,承担大国的义务,发挥自己的作用,愿意将自己的经验向其他国家分享,推动南南合作。”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今日头条(头条号/政知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