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广西田东县:贫困户信用能换钱

[ 作者:童政 周骁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4 录入:吴玲香 ]

多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大板村村民周兴旺一直外出打工,但挣钱不多。2013年,他向银行申请贷款养鸡,银行根据其信用信息,贷给他5万元。依靠这笔资金,周兴旺当年就出栏肉鸡3万羽,纯收入近10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之后,他再次贷款扩大养殖规模,如今生活已经步入了小康。

田东县将农村金融改革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创新探索金融扶贫长效机制。经过几年的实践,基本实现了让全体农民都拥有贷款的权利和资格,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个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适度竞争、商业运作的农村金融扶贫体系初步建成。

信用能换钱,这已成为田东县农民的共识。田东县从2009年开始采集所有农户信息,建立信用体系。同时,让信用评级与精准扶贫联姻,开展贫困村转信用村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向5.9万户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22.8亿元,其中累计向9145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4.56亿元。同时,设立了小额贷款贴息基金,为3950户贫困户发放了利息补贴,分担其信贷成本。

有了信用信息,我们对农户更加了解,降低了我们信息收集的成本,缩短了审贷时间,提高了放贷效率。田东县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叶万全说。

田东县还通过建立健全信用、组织、支付、保险、担保、村级服务六大体系,有效缓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问题,激励了贫困群众从要我发展转变为我要发展,探索出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田东县完善金融扶贫的组织体系,丰富金融扶贫提供的服务主体。目前,全县拥有9家银行金融机构,18家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在此基础上,田东县积极构建高效便捷的农村支付网络,开发使用多种保险服务措施,完善担保体系,完善村级金融服务体系,提高了金融扶贫的实用性、实现了全覆盖。

此外,田东县还将金融扶贫与农村改革相结合,激发贫困地区发展活力。田东县于2012年成立了广西首家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截至201511月末,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农村产权9761宗,交易额7.937亿元。其中,贫困村范围内土地流转11251.65万亩,交易额1.22亿元;贫困村产权抵押贷款31宗,银行放贷金额5247万元。

金融扶贫体系的建设,使农民群众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国家各项普惠金融政策在田东县得到全面落实。全县贫困村贷款余额从2008年末的5938万元增长到2014年末的2.16亿元。贫困村从2011年的57个减到2015年的53个,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降低到20146.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4%下降到2014年的15%。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205元提高到2014年的4788元,年均增长29.5%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经济日报2016-10-24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