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吉林倡议|以学术赋能绿色振兴 以治理联动民企共促乡村发展

[ 作者:乡村治理专委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09-18 录入:王惠敏 ]

——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第三届年会吉林倡议 

在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绿色发展与乡村治理成为关乎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业委员会于吉林省靖宇县成功举办第三届年会,围绕“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展开深入研讨,形成广泛共识。基于会议成果与现实需求,本专委会提出如下倡议,以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创新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将乡村区域民营企业治理纳入乡村治理研究重点

乡村治理研究应更加关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治理需求,尤其重视乡村区域民营企业的发展与治理问题。民营企业作为乡村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和绿色产业的关键载体,其治理结构、运营模式与乡村社区治理之间存在深刻互动。传统研究多聚焦政府与村集体等行政或社区主体,而对民营企业这一市场主体的治理角色关注不足。因此,应系统分析民营企业在生态保护、产业协作、社区融入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其与乡村多元治理体系的融合机制,为构建“政府、村集体、企业、村民”协同治理框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证支持。

二、强化学术共同体对乡村民营企业的公益性支持

乡村治理研究及相关学术活动,应积极为县域及乡村区域民营企业提供公益性宣传与知识服务,助力其提升品牌影响和市场竞争力。民营企业,尤其是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绿色加工等行业企业,普遍面临“宣传不足、品牌薄弱、协同缺失”等发展瓶颈。学术界应通过论文发表、案例推广、会议推介等多种形式,推动民营企业优秀治理经验和创新模式的传播,促进不同区域、同类企业之间的经验共享与资源协同,实现知识外溢和发展赋能。

三、推动品牌治理与协同发展研究成果的公益性转化

乡村治理研究应注重品牌治理类成果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公益机制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建设与跨区域合作。可依托专委会平台整合学术资源,总结提炼民营企业特别是在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的绿色品牌运营与治理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方案。特别要关注和助力生态区域的民营企业,探索推进生态标签、区域公共品牌、特色文化等融合发展,在推动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提升的同时,以市场机制带动县域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此类经验需通过学术渠道加以推广,助力民营企业实现从“产品经营”到“品牌治理”的转型。

四、深化生态资源富集地区治理与运营统筹研究

乡村治理研究需着力聚焦生态资源富集地区,统筹社会治理与产业治理,推动乡村治理与乡村运营有机衔接。这类区域既承担重要生态功能,也具备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现实条件。研究应关注如何通过治理机制设计,如生态补偿、村企共建、资源托管等,以平衡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引导民营企业有序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微观实现路径。

五、系统总结民营经济治理经验并融入乡村治理体系

乡村治理研究应加强对各地民营经济发展中治理创新的总结,将行之有效的企业治理模式、村企协作机制纳入未来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中。民营企业不仅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也在治理结构中成为关键节点。尤其在绿色发展导向下,许多民营企业探索出了融合生态责任、社区参与与经济效益的治理模式。这些经验需要被系统提炼并融入乡村治理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中,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储备和路径参考。

中国农村发展学会乡村治理专委会将以本届年会为新的起点,持续关注乡村区域民营企业的治理与发展问题,推动学术研究、政策设计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我们呼吁更多学者投身相关研究,共同为乡村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