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骆鸣东:让贫困户变配角为主角

[ 作者:骆鸣东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9-15 录入:王惠敏 ]

“等、靠、要”思想是最大的贫困,安于现状是最难治愈的顽疾。如何激发贫困户的主动性、积极性,把“要我富”变成“我要富”,催生脱贫的内生动力,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笔者认为,要以情感人、评比激励、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在活力,让贫困户变“配角”为“主角”,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

以情感人,变“一厢情愿”为“同舟共济”

首先,要真心帮扶。扶贫干部要带着深厚的群众感情参与扶贫工作,动真心、动真情、倾心帮扶,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一对一融进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

其次,要送信心。通过每周、每月、每季定期走访,以及扶贫济困日、春节慰问等走访慰问活动,定期与不定期相融合,扑下身子、迈开步子,积极走村入户,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讲解当前扶贫工作重点,理清扶贫思路,共商脱贫措施,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与此同时,以巡回演讲、送资料入户等形式宣讲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激发贫困户自强自立的信心,让他们立下“脱贫志”。

最后,要送温暖。主动为贫困户排忧解难,帮助解决住房改造、子女入学、医疗救助等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寻求社会各界帮扶,并及时将最新的扶贫政策、捐助的物资善款送到他们手中,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的关怀。

以评比激励人,变“扶着走”为“主动跳”

探索建立评比、激励工作机制,召开由镇、村干部、贫困户参加的扶志点评会,让干部与贫困户面对面点评,激励贫困群众自我加压,教育引导贫困户学习先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如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紫石崖村召开扶志点评会,建立扶贫工作红黑榜,一些发展产业好的村民,上红榜,而一些对自身要求不高,发展产业主动性不强的村民,则上了黑榜,并将红黑榜放在村委会最显眼的位置,激发贫困户脱贫志气。

以奖代补,变“独角戏”为“双人舞”

一要奖勤。加强贫困群众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各类企业面向扶贫对象招收员工,积极引导贫困户的资源、各项扶贫资金入股相关产业项目,并规定贫困户必须参与产业项目建设、运营等相关工作,完成一定工作任务才能获得年底分红,充分激发贫困户积极性。如,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沙村以扶贫种苗、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并规定贫困户必须入社打工赚“工分”,完成每月的日常工作任务,才能拿到年底的分红,对赚“工分”最多的贫困户,额外给予现金奖励,充分调动贫困户劳动积极性。此外,采用以购代捐的方式,长期定点收购当地绿色生态产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村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实现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二要奖优。制定出台精准脱贫扶持奖励办法,从产业发展、教育扶持、医疗救助、金融扶持等方面,对符合脱贫摘帽条件且积极配合的贫困户进行优先奖励,激发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摘帽的热情,引导贫困户由“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如,广西靖西市出台政策规定,达到“八有一超”脱贫条件的贫困户凡主动提出申请并通过认定实现脱贫摘帽的贫困户,领取奖励资金。

作者单位: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广东扶贫 头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