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安萱:中国农业的出路

[ 作者:安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15 录入:吴玲香 ]

摘要:掌握生产与贸易才是产业兴旺之源,中国的农业只能以贸立农,才能让全世界养活我们的农民。只有政府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及跨区域水利工程,农民投资经营地农业基础设施才是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地权私有化农民才会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优化农业人才结构。只有土地经营者达到养活农民一家人的规模才不会摞荒开小差才有兴趣掌握现代农业科学与技能知识。只有组织农民才能避免无序竞争闯市场。只有农业科学技术才是农业的第一生产力。

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

军队打到那里政权管到那里,这里的土地就是国家所有,实行农地管制,农地的产权永远是国家所有。任何经济组织都只具有农地的使用权,美国与中国都是家庭农场经营为主,美国的农地是永久使用权,中国是免费的有限期使用权,这就是中美农业的本质区别。

《透视美国农业》对比建国时的美国农地,降雨不均,洪涝与干旱、平原与小丘陵并存的不毛之地,美国农民通过购买农地无固期使用权,整块出售,奠定了家庭经营的条件。

农地无固定使用权购卖农地增加了资金价值,农地改造+水利供电修路+农业建筑+地力培肥+景观建造,提高产出农地价值增加,不善农业经营者只能卖掉农场否则摞荒则被政府无偿收回,交易价格收回了全部投资,投资农业具有资金保值升值的功能就如同我们买房。所以才有人去投资农业基础设施,使农业可持续发展,懂得经营者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优胜劣汰使农业持续发展。

我国胡焕庸线以东占国土面积44%属于农业适宜区,不管种植何种作物单位面积上水热转化的植物营养物质总和相差不超过30%,有8亿亩耕地处于一马平川广袤的平原上,其余全是小丘陵小山包土地。我们的土地大部分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必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才具有使用价值,投资的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者不能从交易中收回,经营者没有投资农业基础设施的动力,国家对农地的投资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农地太庞大,就是投资了随着时间而发生折旧,使用者也不会维护。

农民不能跑到没有使用权的土地上去兴建大型水电路工程,资金上也没有这个能力。而这关系着整个国土的土地利用率。只有政府才能解决。

农业投资量大,生产周期长利润低高风险,农民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发达国家投资农业的都是有钱的主,但还是需要土地抵押贷款。

农地经营者达到养活农民一家的规模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单元

人多地少,农民的农业收入养不活一家人,为了生活就会寻找额外收入,农业没有比较效益,租金阻止了扩大经营者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保证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条件的土地不会被摞荒,但不具备的只能撂荒。兼业农不可能去学习农业科学技术与经营知识,他们也拒绝现代农业科学与经营知识的学习,日本同样有摞荒的土地。土地能规模经营的国家,因农业有利可图吸引着高学历高收入的市民下乡甚至很多企业家,他们具有接受和提高农业科学技术与经营知识的强烈愿望。他们有资金和土地融资保证农业起始资金。农地规模经营才便于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将农民组织起来才能避免无序竞争

农业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融合,家庭农场主面对大市场甚至国际市场,很难具备产加销的全部知识与能力,他们也强烈要求加入公益农业协会及农业外贸企业闯市场,要一个撂荒者加入农业公益协会对他没有吸引力。农业产业都具有同质性,养的动物不过十几种,种的作物也不过上百种,但生产者至少几百万,生产品质也只能拉开有机绿色,优良品种的趋一样。无序竞争会造成农产品供需不平衡。

农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美国农业部成立了国家农业研究、教育和经济顾问委员会以及农业科研攻坚战略计划署。通过实施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战略,美国构建了新型农科教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学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基地,充分利用高校人才密集、设备先进的优势,集中大量人力物力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培养了农业现代化所需要的大批实用型人才,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基础农业科学技术突破所有农业产业瓶颈。

以贸立农

农业贸易才能让农民获得更好的利润,有利润才能扩大生产,在农产品过剩的国家没有贸易只能让农民受损,中国一半农民,近100亿亩农地,消费者比例1:1,再怎么提高他的农产品消费一年也不过一万元。按照2亩优质农地养活一个人,我们的农业只能赚外国人的钱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发展农业。

日本、美国、台湾、以色列、荷兰这些农业发达体无不是以贸立农。口粮直接吃掉也就没有贸易的意义了,饲草料农业符合生态与贸易的要求,产业链长,同时壮大了农业机械产业。

建议

农村独生子女多,受过高等教育已经定居城市而户口在农村的人不少,离开农村的愿望很强,土地永久使用权交易让他们带资进城,安心地在城市发展何必因为土地把户口留在农村;绝后的老人也不少土地永久使用权交易让他们有钱安享晚年,减轻社会的负担兜住道德的底线;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及返乡企业家想以农为生,他们才是未来真正的农民,土地永久使用权交易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农民,也允许他们在农村购房建房,二年未耕种土地必须出售否则无偿收回。无资金无技能的穷山沟小农政府给他们在发达地区或城乡结合部买点农房农地离开穷窝脱贫,做不了技术工做搬运工保卫清洁工还是可以的,目前的扶贫方式容易返贫;生态脆弱区的农民也应该搬到发达地区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让人口更聚集让贫困户一步跨过贫困线;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农村则保留,其余地区则土地调整或交易聚集到村道两边或小城镇,但这些小农没有正当理由申请出售农地永久使用权则不予农地过户,防止无业游民的出现,想要离开农村必须有真本事,这也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通用作法;对于拆迁户没有正当职业的补差价往城乡结合部外圈购买农地永久使用权建房定居。这样整个农村的关系就理顺了。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要定好政策,做好规划,久久为功。

(作者系湘南农场合作社农业科技负责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