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敖思明:精准质询零问责零执纪再强铁纪之音

[ 作者:敖思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实习编辑 ]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因为充当“老好人”,一年来“零问责”“零执纪”,近日,江苏省淮安市11位派驻机关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被请到市纪委接受质询和“打板子”。(人民网4月8日)

打铁还需自身硬,执纪者当时刻以群众的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以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性格,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在铁纪铁腕中直行,不给好人主义留缝隙,做到既栽花,更种刺,莫等到坐在被质询席上才“恍然大悟”。淮安市纪委精准质询“零问责”“零执纪”的做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彰显了铁的担当精神,给不在状态的派驻纪检人思想补了钙,身体正了骨,让其明白执纪新常态是:你不问责纪委就问责你,你不得罪人组织就得罪你!要当好“前哨”,不当“老好人”。

纪委书记“零问责”、“零执纪”的背后,除了不敢较真,缺乏担当精神外,更主要是认知错位,把派驻行为认为是解决个人待遇。加之端人碗受人管,怎好“食碗面反碗底”?却忘了岗位的真正赋予者,与权力一样,不是个人或具体单位,而是人民。端着人民赋予的饭碗,就当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精神,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先,进而促进党的事业树长青,而不是只图明哲保身。作为公职人员,走上执纪的岗位,就要时刻挺纪在前。试问纪委书记都去当“老好人”,谁来当党风政纪的“守护人”?因此,对于“零问责”“零执纪”的纪委书记,更须“零容忍”!

翻查众多落马贪官的悔悟,一开始除了个人思想误入歧路外,更有负责监督的纪委书记,不思拉其一把,反而充当了“放水”的角色,导致其越陷越深,最终身陷囹圄。说明纪委书记充当“老好人”,不仅纪律规矩成为“稻草人”,导致对干部“严管是爱”成空谈,更会令群众对执纪者腹诽不已,甚至生出隔阂。因此,身处监督第一线的执纪者,对有问题的干部就要及时督促纠正,更要令人心服口服。如此,就要把问题当面说清,点到位,不藏着掖着,不搞弯弯绕。以鲜明的态度,振聋发聩的直言询问,给当事人当头棒喝,方能促其尽快回归正途,从而做正人、操正步、走正道。

人生一世少错误,就在警钟常鸣。精准质询“零问责”“零执纪”,表明的是“手电筒既照别人更照自己”的态度,释放的是“严管才是厚爱”的铁纪之音。只有以此执纪,纪检人才会视好人主义为洪水猛兽,才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在纯洁队伍上甩开包袱,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真正做到拔烂树、清门户与护森林,打造出一只群众满意的忠诚干净担当“铁军”。

(作者单位: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政务中心)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