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场“农家乐”是以群众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田园风光和农家情趣为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等内容为一体的一种旅游方式,其基本内涵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体验和领略农家生活。近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团场“农家乐”发展迅猛。
然而,部分“农家乐”的“农”味不浓,贴近农家生活的特色还不突出,盲目追求高档,贪大求洋,土菜不土,以市场商品替代农家特产。团场的农业特色没有加以整理和包装,游客参与体验和互动的农事活动开发不够,夜间文娱活动匮乏,导致留宿客人无所事事。有的“农家乐”只停留在让游客吃土菜的特色饮食层面,经营模式单一,服务内容不足,生态有机农业、自然景观、传统农垦文化等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
团场“农家乐”要发挥乡土优势,尝试打动人心,唤起游客关于特定的边疆记忆或者田园生活想象,这就需要引入更具鲜明文化个性的文化元素,进行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展示,拓展休闲农业的文化内涵,提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确保“农家乐”能够具有独有的乡土文化吸引力。
兵团文化是百万军垦战士用血汗凝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比如,一首恢宏的《大生产》,唤得千万巾帼加入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中;一曲《边疆处处赛江南》吸引无数知识青年奔赴新疆;一部《军垦战歌》更是激励兵团人扎根边疆,奉献青春、奉献终生。
要激发游客的体验意愿,使他们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体验兵团文化活动,让游客来了有看头,回去后讲得出故事,就要让团场“农家乐”有文化内涵。
时下,不少曾在兵团工作生活过的人们渴望寻回团场的记忆、体验缺失的乡愁,发展有兵团文化魅力的“农家乐”,既是团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需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兵团日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