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伟:杜绝第一书记在岗不在位

[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14 录入:实习编辑 ]

近两年来,全国共有1.9万名因工作实绩突出的第一书记受到表彰奖励、3.6万名得到提拔或晋级。(新华网10月0日)

这就是正确的用人导向!大部分第一书记扎根基层、踏实工作、实绩突出,为脱贫攻坚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对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更能激发正在担任第一书记同志的干事、创业热情,从而有力推动全国扶贫开发工作。

的的确确,“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选派第一书记成了其中关键的一环: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是选派重点。可喜可贺的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的老干部、老同志,也主动请缨,申请回乡或到村担任第一书记。

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部分单位还是存在应付了事的思想,把即将退休的“闲散人员”或者体弱多病的派去支差;还有一些第一书记对提拔、晋级“不感兴趣”,下到基层后走马观花、敷衍塞责;另有一种人则纯粹是为了提拔跑去“镀金”;日常管理中,手机定位查岗甚至出现“机在人不在、在岗不在位”……

据统计,两年来全国共召回调整7000余名第一书记!7000这个数据也说明第一书记的选派和管理有待严格把关和加强管理!

笔者建议一是要逗硬落实“四重管理”机制,组织部门更要认真对第一书记做好审查关,乡镇、村社积极参与到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和考核中来,杜绝“占着茅坑不拉屎”“在岗不在位”“混满日子等升官”等现象出现。

二是要推广第一书记考核评价制度,将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由派出单位会同县级组织部门和乡镇党委进行年度考核,任职期满进行任期考核,尽快完善日常考核、季度观摩、半年考评、年度总评的综合评价办法。

三是可以全面实行利用第三方评估的方式对第一书记驻村成效进行全面评价,评估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最后,不仅要宣传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也要曝光一批“不作为”“滥竽充数”的典型,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措施或许更能推动第一书记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当然,扶贫开发任务重,具体问题又千层白面,考验着第一书记想问题、办事情的能力,除了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还得对贫困村“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扑下身子、狠抓落实”“善使三板斧”!

脱贫攻坚既是中央布置的任务,也是年轻干部的机遇;既是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的大舞台,更是年轻干部施展抱负的大平台,第一书记大有可为!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