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摘自7月22日大型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绿水青山》(7月23日人民网、中华网)
绿水青山就是环境生态。此处所言的环境主要是指生命存在的空间和境地,生态则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森林、草原、江河、湖泊、湿地、海洋等生态空间又是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空间。人类是地球这颗星球上最高级、最重要、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生命体。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人们曾经试图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从农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到工业文明,确实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绿水青山越来越少,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人类为此吃了不少苦头,付出了惨重代价。现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环境生态,逐渐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愈发地感受到由工业文明转入生态文明的急迫。
绿水青山就是生命之源。食物是生物维持生命的主要能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人类所有的食物都来源于青山绿水。江河、湖泊、湿地、海洋这些“绿水”中存活的生物,土地、农田、森林、草原、这些“青山”中生长的五谷、蔬菜、野生植物等几乎都是人类的食物。人是一天也离不开清洁的水和食物的,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有了它们,人类就有了食物,就有了生命之源。反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没有了绿水青山,我们人类的食物链就断了,生命之源不复存在,人类终将消亡殆尽。
绿水青山就是人类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几乎都要依赖青山绿水。有了青山绿水,就有了优良的环境生态,有了优良的环境生态,生产力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决定着物质、精神、生态文明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反之,如果乱砍乱伐、野蛮开发,破坏生态,毁掉了绿水青山,就毁掉了文明的根基,就毁掉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中国等诸多古老文明,大多发源于水量丰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的地区,就是因为过度开发、野蛮生产,生态状况日益恶化,使得巴比伦、玛雅等一度兴盛的文明由盛转衰,最后走向了毁灭,教训尤为深刻而沉痛。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们不仅要高度警觉、认识到位,还必须强制性地严格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空间,将它们统一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稳定海岸生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就是放缓GDP增速,也要守住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意识。
守住青山绿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文明,保护生态文明,就是在捍卫我们的生命家园。
(作者系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退休干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