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巴布村坡西组村民赵洪,2015年12月28日进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但乡镇干部们却发现,在赵洪名下竟然有一套180平米的商品房,以及一家注册资本520万元的公司。这样的条件,为啥能一直享受着政府对贫困户各项扶持政策?!(01-10 央视财经)
2015年6月,习近平同志在贵州考察时就曾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贵州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中,探索出利用大数据平台和“四看”的识别方法,让一批假贫困户退出了帮扶序列,增强了扶贫的成效,赢得了民心。
扶贫是否精准,关乎干部清新为民的作风。随着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一些基层党员干部仍然心存侥幸,不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上下功夫,不愿得罪人,甚至拿着扶贫名额做人情、谋私利,有的为了照顾熟人朋友亲戚,将父母与同居子女分户,让老人住在危房中、儿女住新房,这样给老人吃低保、享受扶贫政策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有的不愿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让一些在外创业的成功人士享受低保、扶贫政策,致使当地群众意见很大。如贵州村民赵洪不仅有商品房还有注册公司仍然享受扶贫政策的假贫困户。
精准扶贫,精准识别是基础。贵州在扶贫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运用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的方式,提升精准识别的精确度,创造出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的扶贫“四看”土办法,提高识别的准确度,让一批假贫困户得到清退,一批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众得到了帮扶,为精准施策奠定了基础。因而各地要借鉴贵州的经验,运用大数据平台和创造各种土办法,对进入或未进入的贫困群众进行一次拉网式识别,清理不合条件的假贫困户,让真正需要扶持的贫困群众得到政策的帮扶,既体现政策的公正,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同时能否做到精准识别关系到干部动真碰硬和清新为民的作风。
脱贫攻坚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到2020年,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同步步入小康,这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承诺。特别是脱贫攻坚向纵深推进中,各类困难更加突出,矛盾更加尖锐,因而基层干部要把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四个意识,扛起肩上的政治责任,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切实把扶贫与扶志、扶智有机结合起来,以政策的公正和措施的精准,提升群众致富脱贫的内力,以干部的真流汗,实现群众的真脱贫。
(作者单位:盐亭县审计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