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要“提高党员干部法制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对党员干部的高标准的要求,紧紧围绕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构建法制强国的根本保证。因此,提高基层干部依法治国的素养,增强法制观念尤为重要。
当下还存在部分地区的基层干部法律素养不高、法制观念不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法律知识欠缺。有些基层干部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国家的根本宪法,模糊了村民自治和法律的界限,容易造成财务方面的违法犯罪;2.法制观念淡薄。“人治”陋习严重,依法办事不如凭感觉、凭经验办事,经常出现知法犯法、徇私舞弊、以言代法等现象,造成法律不如关系的局面;3.依法办事能力不足。对法律精神理解不到位,脱离实际或过于片面,被条条框框所束缚,未能及时、规范、合理、合法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基层法治建设是全国法治建设的着力点,基层干部身处与群众办事打交道的一线,不仅保障着法律的实施和执行,还要面对广大群众竖立起标杆模范作用。因此,强化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要做好这三个方面:1.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制素养。举办系统化培训,增长法律知识,明白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权利的范围、原则、程序,并提高依法办事能力;2.营造法制氛围,强化法制观念。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展学法、用法、懂法知识讲座,利用广播、海报、微信、知识手册等工具,针对不同人群进行相应的法律知识宣传,营造全民学法的良好氛围;3.考核监督,营造法制环境。发挥好考核评价这跟指挥棒的作用,把遵法守法作为基层干部的考核目标,坚持奖惩并举。打通监督投诉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自觉接受监督,筑牢法制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广大基层干部必须提高法制素养,强化法制观念,服务好群众,营造良好的法制风尚,努力推动法制强国的建设。
(作者系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绿汁镇腊品村大学生村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