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组人员介绍,福建省三明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原主任林春溪得知被组织调查后,在前期调查期间,林春溪四处走动,私下联系涉案当事人,互相串供、销毁证据,订立攻守同盟,甚至假借生病住院治疗,干扰组织审查。(《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6年2月16日)
纵观林某的仕途轨迹,能够从一名村干部成长为正处级的市经济技术协作办公室主任,想来是不缺乏聪明才干的,但是他的聪明才干并没有用在“刀刃上”,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相反,任职期间先是违规经商,而后大肆收受贿赂,甚至主动索要,十八大以后仍不收敛、不收手,最终等待他的职能是法律的严惩。
其实,组织对待干部想来是严管厚爱,体现最明显的地方就在发现干部思想和行为上有了小瑕疵、小问题,就会运用函询等方式“扯扯袖子、咬咬耳朵”,帮助干部纠正偏离正轨的行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挽救过很多人。但有些干部却冥顽不灵,被猪油蒙了心窍,不仅视组织善意挽救如无物,更采用种种方式对抗调查。这样的行为,看似聪明,却做了傻事。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没有任何不正当的攻守同盟能够禁得住法纪考验,再隐蔽的串供手段在组织面前也无所遁形,对抗组织调查的结果只能是留下更多的铁证。
说实话,做了亏心事,害怕组织审查处理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因为害怕而选择对抗组织审查的行为并非“亡羊补牢”,而是悬崖纵马,不及时醒悟,只会跌的粉身碎骨。君不见,自十八大以来,无论是高级别的大“老虎”还是没级别的小“苍蝇”,只要违纪违法,就逃不出组织的“火眼金睛”,逃不过党纪国法严肃的审判。
其实,在为官之时慎独慎微,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哪里需要在组织审查之时绞尽脑汁、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各位在职的领导干部们,把聪明才智都用在做好工作,服务群众上吧。不说什么千古留名、流芳百世,至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不用担心有生之年沦为阶下囚徒。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