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农村“剩男”题如何破解

[ 作者:李剑平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6 录入:12 ]

中青在线北京2月24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剑平)从2月23日开始,《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多路记者赴豫、冀、湘、鄂、皖、甘、桂等省区贫困农村调查采访的农村“剩男”系列报道,揭露了3000万农村“剩男”这一沉重的社会问题。据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有关农村“剩男”的舆情信息已达到1400万条。

有关农村“剩男”的社会问题此前已引起高校研究机构和国内媒体的高度关注。

据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李树茁等专家推算,在1980年到2010年间这30年间,中国出生的男性为2.9亿,女性为2.54亿,男性比女性大约多出3600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曾一度高于120,是世界上最悬殊的出生性别比例之一。

中青舆情监测室的统计显示,在网络互动空间上有25.6%的人认为“重男轻女”思想与B超技术的普及埋下了农村“剩男”多的问题隐患。

网友“jbc86054205”说,在农村地区大家争先恐后地生男孩续香火,现在“点火”的太多,可“香”没有了。“新加坡手机网友”认为,归根到底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在农村要是生不出儿子就丢脸。

有网友说,很多农村家庭生男孩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到娶媳妇的时候却愁得睁不开眼。

这名网友认为,因为村里的姑娘想嫁到县城,县城的姑娘想嫁到市里,市里的都想嫁一线、二线城市,最后被剩下的只有农村男青年了。

中青舆情监测室的统计显示,有18.4%的人认为农村女孩“外流”的现象加剧了性别失衡比例;18.7%的人指出农村男青年接受教育的水平普遍偏低,素质不高,村里的“小芳”们不爱嫁他们;24.6%的人表示农村经济条件差,结婚成本过高;还有22.7%的人认为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养老体系不完备造成的。

中青舆情监测室建议,在政府与社会共同破解农村“剩男”多的社会问题中,要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不让婚姻成为城市青年的优势、农村男子的痛;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破除城乡尤其是城乡女孩接受教育不平衡等问题;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让更多农村人尤其是农村女性在家门口就业与挣钱,减小由于产业布局不平衡产生的城市对女性的“虹吸”效应等。(李雅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青在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