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村妇女的家庭角色定位
我的家乡在江南丘陵地带,这边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却有那么一各具特色的居民。农村妇女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群体。
在家里的时候,叔叔曾跟我说过一句话,“有妈的地方才是家”,第一次听这话,开始觉得新鲜,后来便觉女人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家里这边的妇女自打嫁入夫家,一般头两年就是生小孩带孩子,等到孩子一两岁,一般由夫家的父母帮忙带,女人便和丈夫一起到村里的鞭炮厂或者县城的鞭炮厂里面做事,在县里面一般都有车子接送。春夏季节一般六点半到七点就出门,晚上也是六七点回家。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的小村庄特别的符合。村里的人很少外出务工,之前我们村子里的男人主要靠煤炭行业过活儿,煤炭行业被整改后,鞭炮行业兴起,大部分人开始从事鞭炮行业。之前鞭炮厂一直都是女人在上班,由于鞭炮最初是手工做,人们思想里面,手工行业跟五大三粗的大老爷们儿不挂钩,所以鲜有男人在鞭炮厂里做事。后来鞭炮厂渐渐引进机器,一些男人在媳妇儿的劝说下一起进入厂里。夫妻俩一努力,一年到头少则两三万,多的四五万。
他们过着这样的日子倒也安稳,一般除了很有“闯劲儿”的人,大家倒也安于这种生活,不愿折腾,过几年这样的生活,等到孩子上学,若是孩子在村里上小学,母亲便也在家里帮忙主持家务,待到孩子初中毕业,不再读书或者上高中寄宿,母亲便投入生产活动,前者是由于孩子不在家母亲有多数的空闲时间,可以上班,后者是由于孩子上学,家庭的经济负担会稍微增加,孩子寄宿,一方面母亲有时间从事生产,另一方面,母亲可帮忙减少家庭经济负担。待到孩子外出上大学或者参加工作,家里母亲此时负担和压力相对减少,此时的负担也是“甜蜜的负担”,期待孩子成才,有一种快熬出头的喜悦感。至于大多数中老年妇女,参加工作是以减轻子女负担为出发点,还有部分是打发闲暇时间。至于后者,很多在家帮忙带孙子孙女,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还有部分基本完成人生任务的妇女,生活闲暇时刻便是走亲访友,串门和邻居打麻将。
农村妇女的社会角色扮演和转变都是随着家庭的需要或者更大程度来说是随着孩子的需要而转变的。他们大多数都是勤勤恳恳,勤俭持家的,这边的女孩子从小也是被这样教育的,小时候谁家的孩子会做饭会洗衣,都会被夸懂事。父母也是以此为荣。当然,学习成绩也是被重视的,但是很多的父母都会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能强求的,会读书,成绩好,除了考虑孩子自身的努力程度外,更多的被视为一种天赋。女人相夫教子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素质,文化素质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素质。“家”便是农村妇女的信仰和追求,女人在外打拼得再好,也不如过年时的上上下下欢聚一堂,以及在她的打理下家里井井有条。
村里的妇女大多数都信佛,那是她们的神。村里大大小小的庙宇好几家,逢年过节香火旺盛,女人们去祭拜无非就是祈求神明保佑家人老小在外平平安安,保佑家人没有病痛,保佑在外上学的孩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祈求的内容不一,但是八九不离十,核心都是家!这种信仰,也是女人们到中年时期为家庭做出的贡献,阿姨曾告诉我,拜菩萨虽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菩萨随便在哪里保佑一下,家里没有病痛都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因为这样可以帮助减少家庭开销,省钱也是挣钱!在这里思想的鞭策和鼓舞下,女人们是断然不敢亵渎神灵的。甚至很多女人会把家庭的和睦归功于神灵的庇佑,所以崇敬神灵也是顾家的一门功课。
大山环绕的小村庄,在国道修好之前是比较封闭的,家家户户都是自耕农,自给自足。女人相夫教子,男人负责地里,屋前种树,屋后栽花,瓜果蔬菜样样不少,即使有花销,也不过是孩子们的教育经费和十天一次的镇上赶集。从以前到现在,女人们一样是相夫教子,不同的是,以前女人参加经济生产活动少,因为村里没有可以适合女人干的事业,现在男人们一直当成事业的煤炭行业没落后,女人们也扛起了家庭的事业,不仅参加鞭炮生产,更是带着男人一起进厂,妇唱夫随,丝毫不输男人。
村庄亦是一个小社会,在这个环境和氛围里,农村妇女从来都是跟着上一代的“老路”走,虽然生产产业转型,但是女人们还是相对“保守”,能在近处,便不去远处,不会冲破传统,也不愿冒险,生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家却也甘于清贫的生活。
农村妇女不会打破这种现状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年龄较大的妇女所受的教育水平不高,在自身能力和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她们无力打破这种现状,没法儿走出农村。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妇女被灌输的是相夫教子的观念和思想,她们的价值观里面,家是至高无上的,丈夫和孩子是她生活的重心,所以她们在现有生活还过得去的情况下,不愿承担更高的风险亦不愿面对未知的生活境遇,外出务工,背井离乡。这种现状市场经济时代虽说很多人会认为这种思想过于保守,但女人们的根本目的是要守着自己的家。这也是在自给自足小农思想的长期熏陶和感染下的结果,亦很多农村妇女难能可贵的品质,她们是小蜜蜂,是时刻守护家园的勇士!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生)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乡土 微信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