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小暑的乡愁

[ 作者:雨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08 录入:实习编辑 ]

还是四月,老家租房子的人来电话,说,房子漏雨。母亲便决定回去瓦房。给房子抹一次泥,上一些新瓦。算起来离上一次瓦房已过十年。母亲说再过十年,她应已归西,不再麻烦,母亲轻轻一句话,却让人觉得沉甸甸。

瓦房,其实只用了三两天,但母亲说还要住着,直到过了小暑。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随我在潞城居住。老家的房子早已租给别人。这次,母亲难得回去一趟,房子收拾好了,想住就住着吧。久别之情容易理解。再者又难得逢着六月六。六月六是小暑的别称。是除正月十五水陆人口大会外,另一个盛大的节日,与其说是骡马交易大会不如说是物资交流大会,因为会上无骡马只有物资。早在五月底,附近县城村镇的商贩们就已在我们村管委会报了名号,划了摊位界限,占好了地方,以便到时候买卖。而村委会也早早地到省城写下大戏,晋剧,于六月初四晚开唱,到初七八。那几日除了小商贩还有周边地区爱热闹的乡亲及村人的亲戚们云集我们村赶会看戏。卖麻花卖麻叶的,卖衣服,卖农具的......吆五喝六,和着戏曲锣鼓声飘荡在半空,形成一个特有的交响乐,买东西的、卖东西的讨价声和还价声此起彼伏,直到戏走人散。

父亲在世时,特爱看戏。几乎场场不拉,每场都早早地拿了板凳在戏场占了位置。姐姐也爱看戏,每逢六月六,准来。我也喜欢看戏,最喜欢和家人坐在一起,听着父亲的讲解,觉得是一种享受。父亲没念过书,却识得不少字,读过大量历史小说,通晓各部戏里的情节。父亲的讲解抑扬顿挫,一场戏下来,身心愉悦,很过瘾。但自从父亲一走,这份享受也随之烟消云散了。回乡过六月六也就成了一个心病。

母亲知我心底情结,临走前曾试探过我的口气,想叫我一起回乡。特别是临近六月初,每日均给我电话,跟我说哪个同学回去了,哪个表妹回去了。卖衣服的去了几家,卖麻叶的去了几家,唱戏的剧团也去了,多会儿开戏等等。弄得我心神不安,欲罢不能。故土节日特有的情形如勾魂地总在我眼前浮现。

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回去。只是自前年夏天,得了失眠症,一直未好,出门更甚。睡觉不好,吃饭便不好,又易引起其他并发症。一想起害那病,心里直犯怵。前年夏天正是准备和母亲回乡过六月六,本来定好六月初二出发,看完戏回转,正好一礼拜假期。谁知县里通知母亲五月回去审核,看本人是否在世,否则不予发放养老金。没办法只得提前送母亲回乡。因一路串亲走戚,母亲倒没啥。我反而不堪劳顿,得了失眠症,引发并发症,不得不打道回府。六月六与我失之交臂,重温此时此地独有的乡情乡俗成了空梦,叫人遗憾、惆怅不已。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山西国学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