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为快运服务突破“最后一公里”点赞!

[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8-19 录入:7 ]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完善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中国新闻网8月17日)

事实上,农村物流服务一直存在“最后一公里”的尴尬,道路不够畅通、距离远、成本高等问题阻碍着物流业在农村的发展。就拿北川来讲,山高路远,通达程度十分有限;群众赶集也得等到逢场天,若是快递那也是望洋兴叹!快递变“慢送”!

现在交通运输部的《若干意见》顺时应势地提出:推进农村地区资源路、产业路等功能性道路建设,鼓励农村地区充分利用邮政、供销网点以及客运站,积极发展农村物流末端节点。

同时,为满足农村小件快运服务的需求,提出发展农村“货运班线”、快递班车,开展县至乡镇、沿途行政村的双向货运服务;鼓励合规利用农村班线客车代运邮件和小件快递。

要把这些意见付诸实施,还得有具体的办法,关键在逐项落实!笔者建议:

一是尽量整合林业、交通、扶贫、民宗等涉农部门的资金,打捆使用,有针对性的建设一批资源路、产业路,为快运提供道路上的先决条件。

二是提到的“货运班线”、快递班车实际上就是往来于县城和乡镇的客运车辆,目前各地基本上是采用挂靠集团公司运营的模式。虽然售票员可兼职做快递员,但工作量增加,需要加强行业指导,避免出现差错,确保诚信服务。

三是原有的邮政系统在部分乡镇基本已经处于瘫痪状态,需要“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借力打力,通过与小商店、超市、通讯代办点等场所联营实现邮政、快递的共存共荣。

此外,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原来的制造业、零售业等行业的工人大量需要转移、调整岗位。为适应物流业的飞速发展,面对新的工作要求和农村快运实际状况,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业内规范性指导意见,一方面对从业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在快运产业发展中出现“手痛医手,脚痛医脚”的情况!

时下“互联网+”蓬勃发展,随着与农产品、零售商品流通的相结合,许多滞销的土特产被送上了都市居民的餐桌,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助于脱贫攻坚;快运事业在农村顺利推行,也会把先进的科技、电子产品带进农村,不断缩小城乡差别。

千方百计推进快运的发展,努力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羁绊,必将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降本增效”喝彩!为突破“最后一公里”点赞!

作者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