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脱贫急躁”根源在乌纱帽

[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21 录入:16 ]

2016年10月17日,我国迎来第三个扶贫日。近日,国务院扶贫办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在扶贫日活动安排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目前全国有多地患上了“脱贫急躁症”。(新华网10月19日)

人尽皆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深水区和冲刺期。而按照“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要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号角已吹响,压力之大,形如前无古人!

自上而下,任务一级压一级,可谓是:脱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相关政策、措施、制度也是不断完善,各级干部大多尽职尽责,努力去完成各项指标,既让上级满意,更让人民得实惠;扶贫工作做得好,得到上级首肯、人民爱戴的,自然是表彰奖励,晋级晋职。

可就在这里面,有些干部政绩观出了问题!急于升官提拔:让他们踏踏实实干工作不行,虚报谎报却样样在行!甚至部分地方把兜底政策拿来“灵活机动”—-不想费工夫帮助穷人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而是通过资金补贴的办法帮助贫困户脱离数字标准上的贫困,“算一算大概给他补到多少钱就可以脱贫了”。

于是乎,“脱贫急躁症”就出现了,她的表现主要是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与以往的“管处数字、数字出官”有异曲同工之妙!说到底,都是政绩观出了问题,“脱贫急躁”根源在头上的乌纱帽!

诚然,现行政策就是考核结果拿来“奖优罚劣”,直接与各级干部的乌纱帽挂钩,有时候成绩不理想,“贫困县的脱帽”与否是和“乌纱摘帽”同步进行的,导致少数干部醉心于“要想不摘帽,只有搞虚报!”

怎么办?如何处理?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说,“要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脱贫的规矩”“加强监督和考核评估,邀请第三方进行独立评估,做到客观公正。”

这些措施绝对是有作用的,但还需要实践来检验其效果大小!

笔者斗胆建议,全国各地脱贫攻坚干得好的干部,不一定非要升迁异地,也可以就地提拔,只晋级,不离职!

前期许多地方县委书记已经晋级离任,却又返回原地“炒回锅肉”,不是不该晋级升官,而是完成脱贫攻坚!

至于对待那些患上“脱贫急躁症”,一门心思升官发财、一味弄虚作假的干部,理当按照问责条例和纪律规定,从快从重加以惩处,以儆效尤!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脱贫攻坚本身纷繁复杂,扶贫一线的干部们有时候要面对一小撮“等着别人送小康”“烂泥巴扶不上墙”等等好吃懒做的人,还需要党组织的多关心、多理解!不能一票否决,一棍子打死!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