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美国休闲农业百花齐放

[ 作者:中农富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王惠敏 ]
    谈及美国农业,世人总会被“现代化”、“高科技”等特点吸引注意力。殊不知,作为休闲农业的基础产业,它与旅游业等产业融合,更是别具魅力。

美国休闲农业的兴起可追溯至19世纪上流阶层的乡村旅游,其发展得益于度假农庄及观光牧场的快速崛起。1880年,美国境内第一个休闲牧场在北达科他州诞生,随后各地纷纷涌现出休闲农业农场。1925年,出于行业发展考虑,美国多地牧场联合成立了协会团体,便于加强与铁路公司的联系,进而整体推介休闲农业品牌。此举成效明显,许多东岸居民选择前往西部的怀俄明州或蒙大拿州度假,这种曾经颇为贵族化的度假方式被逐渐普及。

此后,美国休闲农业产业进入蓬勃发展期,1970年,仅东部就有500处以上的休闲农场,到21世纪初时以休闲农园和休闲牧场为代表的休闲农场已超过2000处。据调查显示,美国超过半数居民都曾到农村地区进行休闲娱乐或旅行活动,其中高达90%的人以休闲为目的。

美国的休闲农业进入黄金期后就一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市民农园、休闲农场、度假农庄等典型模式在此开花结果,乡村传统节庆活动、农耕文化参观、甚至是民俗等休闲娱乐项目的人气居高不下。

互利共赢的市民农园

1美国市民农园的特点是在农场经营的基础上引入居民社区,农场与社区单位对点互助,使农民的农业经济收益与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挂钩,即参与进来的居民与农民共同分担成本、风险和赢利。农园尽全力为市民提供安全、新鲜、高品质且低于市场零售价格的农产品,市民为农园提供固定的销售渠道,双方互利共赢,在农产品生产与消费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这种合作关系极大地加强了城乡居民与从业者间的关系,优化了区域食品的有效供给,并推动当地农业平稳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社区居民和农民联合起来,共同投资打造属于自己的休闲农场或城市农园,使得居民可以利用节假日亲自参加劳动体验、享受农业休闲娱乐活动并聚会亲朋好友等,使市民农园真正成为了人们享受休闲农业的乐土。

花样翻新的创意田地

2平心而论,除去在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创意田地这种休闲农业创新模式对农业生产水平与农业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创意田地最先出现在美国,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其中,一种是农民们充分利用有色土壤、各类农作物以及拖拉机、犁等农业器具,通过独特的种植方式、别出心裁的排布形式以及精心的修剪维护工作,将农田打造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另一种较著名的创意田地形式是农作物迷宫,通过对农作物排布的预先规划,在耕地播种时进行类似作画“留白”的空地预留,并在其成长过程中实时监护,让作物以成熟形态自然地营造出迷宫、绿篱等规整造型,最终凭借其新奇的表现方式达到吸引游客观光游览、亲身体验等休闲娱乐目的。

人性化的“市民打工”

3在各国的休闲农业发展历史中,出于对田园乡村与自然生态的向往,大部分城市市民都十分乐意前往周边乡村进行休闲农业娱乐度假活动,因此衍生出一种休息日可进行的“全日制”休闲农业打工方式,即市民帮忙做农活以换取一定的报酬。可惜由于多数农活繁重不堪、工作时间不够灵活等因素,“全日制”休闲农业打工方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其后出现了一种更为灵活的形式——度假者通过有偿从事如收割、播种等农事,农户按小时支付薪金,所得薪金可用于抵扣消费账单。此外,农民非常欢迎度假者和他们一起做农家饭,一起品尝。

当然,纵观美国的休闲农业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十分注重对原生自然生态和本土人文历史风情的保护。如乡村旅游在开发旅游景点方面,会避免大兴土木,保持原汁原味,达到自然、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在交通方面,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接待设施小巧,尽一些可能将旅游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管理方面,旅游目的设置环保的宣传标语,使游客在旅游中增强环保意识。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一点资讯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