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发展设施农业 促进农民增收

[ 作者:张志斌 高祥照 孙康泰 李文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11 录入:吴玲香 ]

近年来,随着传统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转变,设施农业蓬勃发展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设施农业存在哪些问题,发展前景如何?国际上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到了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与代表企业领导、专家,从不同角度剖析了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及前景与存在的机遇。

张志斌:设施农业是带动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对于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志斌表示,设施蔬菜作为设施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蔬菜产业发展非常快,设施蔬菜播种总面积达到6000万亩,只利用20%的土地,达到了60%的产值。设施蔬菜在我国蔬菜整体供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许多地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设施农业是带动农民致富的好产业。

对于我国设施蔬菜的发展情况,张志斌表示,农业部去年发布了《全国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5-2020年)》,对不同地区发展模式作了规划。国家鼓励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对设施蔬菜给予多种补助,像种苗补助、农机补助、肥水一体化补助等。

在具体经营方面,张志斌认为,经营模式的改变至关重要,种植大户、合作社、企业龙头要发挥带动作用,把农户组织起来。张志斌表示,随着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以及与互联网相结合成为必然趋势。

高祥照:推广设施农业要注意把技术物化到产品里

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首席专家高祥照谈到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时表示,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的设施农业有一定差距,但我国在设施农业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像纯水培、雾培等基质种植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谈到发展设施农业的起因,高祥照从时间、空间两个方面作了阐述。他表示,温室大棚是从温、光、湿、水、肥、气六个方面综合全方位的管理,与传统农业不同,设施温室大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点。

在具体经验方面,高祥照表示,设施农业要把技术物化到产品里,方便农民使用、操作。比如,水溶肥可以分成小包,方便农民分不同时间直接使用,基质栽培要提供准备好的营养包,针对不同土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等。企业要多做一些事情,让农民获得最大收益。

孙康泰:加大科技投入 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发展设施农业

对于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关键点,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研究员孙康泰表示,国家要加强宏观政策引导,鼓励农业产业界发展设施农业,加强普适标准建设,同时要加强预警机制,给广大农民提供快捷有效的供求变化信息。

谈到国外可资借鉴的经验,孙康泰表示,中国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有限,对国外技术要采取吸收、引进、再消化、再创新的过程。我们国家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硬件设施的同时提高管理水平,硬件软件双管齐下发展设施农业。

谈到对于企业发展设施农业的建议,孙康泰表示,企业需要非常坚实的技术水平作保障。农业工业化及工厂运作,不要局限在传统农业,一定要结合市场,对接市场,产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李文虎:领航设施农业 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带动农民致富

谈到公司开展设施农业的初衷,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虎表示,农民投入越来越大,相对收入却降低,很多农民种菜挣不到钱。与此同时,消费者对菜的质量越来越不放心。

在李文虎看来,落后的生产方式,是导致生产效率低的原因所在。生产方式落后,产出结果不可预测,老百姓收入就没有保障。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对农业进行程序化管理,引入工厂化管理理念,把技术和劳动力分开。据李文虎介绍,根据绿港公司数据,引入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后,作物产量相比提高40%的同时,节省劳动力40%,降低成本40%

 

据介绍,江苏绿港是一家专注于现代农业一体化的公司,公司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致力于为专业化蔬菜生产企业、组织和农民提供一个完善的技术服务平台。

谈到公司的水肥一体化椰糠管理系统,李文虎表示,绿港椰糠栽培技术采用椰糠做基质,椰糠是天然植物可再生资源,是绿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开发出来的,具有经济、成本低、方便管理等特点。与普通栽培比较,采用椰糠栽培技术可提高产量40%,病虫害减少60%,增产40%。生产出的瓜果品质与普通比更稳定,营养更均衡、健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