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金融机构加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作者:金融时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2-24 录入:吴玲香 ]

原题:补短板金融机构加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齐农村短板

目前,我国农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普遍落后于城市。农村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受制于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进展难以快速推进。因此,如何依托金融特别是银行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补齐农村短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业内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将拓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有效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供水、污水垃圾处理、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在农村确确实实是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的希望所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更是农民享受改革红利的最好见证。

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线长、面广、工程小,很多地方修一条十几公里的水泥路,花费数百万元,可能就是服务一个数百人的村庄。而且,农村地区人员分布广,居住散,这些客观因素都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融资难度。

解决巨额资金缺口,《意见》从三个方面对创新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二是完善建设管护机制;三是健全定价机制。

业内专家认为,倡导投资多元化将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也将更快地改变农村面貌。具体来看,除了积极争取和利用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加大各类专项资金投入、采取有力措施整合支农资金等措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当更加重视改革资金投入方式,充分调动市场之手政府之手共同发挥作用,激励更多资金投入农村建设。

《意见》指出,“对农村道路等没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为主,鼓励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对农村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政府和社会资本为主,积极引导农民投入;对农村供电、电信等以经营性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以企业为主,政府对贫困地区和重点区域给予补助。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属典型的公益性、非竞争性项目,因此,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着力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投融资模式,将是解决资金不足的有力突破口。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一如既往受到重视,《意见》强调,未来要继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农业的弱质性和商业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三农发展尤其需要政策性银行的支持。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2016,该行继续支持贫困地区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承诺贷款1253亿元,支持建设高速公路1484公里,惠及四川、陕西等7个省份、23个贫困县中的近300万贫困人口。

据介绍,围绕村组道路、安全饮水等难点和短板”,国开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开展评审,通过建立扶贫项目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贷款审议,切实加快审批进度。随着国开行贷款资金的到位,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开展,部分村组路、便民桥、村内巷道已经建成,并进行了安全饮水、改圈改厕、垃圾处理、河道整治、庭院美化等改造工程,村内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全力支持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农业发展银行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分行行长会议上表态,今年要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路网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城乡互联互通,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大对灾后水利薄弱环节、重大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商业银行今年也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意见》指出,“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信贷投放力度,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发挥农业银行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优势,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收费权、特许经营权等担保创新类贷款业务。完善涉农贷款财政奖励补助政策,支持收益较好、能够市场化运作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

此外,业界还期待,通过银行业提前介入,还能调动民间资本介入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共同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程。

PPP模式受关注

《意见》的出台,也将推进PPP模式在农业农村更广泛深入地发展。

《意见》提出,“要支持各地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机制,也就是采用PPP模式,通过融资、融智和融制,加快农村项目建设和运营。

当前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照明以及农村水利,从立项到最后运行,还停留在政府内部封闭的体系。业内专家认为,农业农村治理需要引进高水准的服务和高效管理,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创新探索,跳出既有模式,积极引进有经验的优质企业实施PPP项目,且在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农业项目收益相对稳定有保障,也适合采用PPP模式开展合作。

不过,对于社会资本而言,农业农村PPP项目仍是一个相对比较新的领域。

据统计,截至20161231,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入库项目11260,农业项目116,农村水利建设项目、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等项目数量也不是很多,农村PPP项目占项目总数仅2%左右。

业内专家预计,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业农村领域将会出现一个非常大的PPP市场,也将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融时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