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农业部畜牧司司长马有祥:对养殖场不能一关了之,要在发展中解决粪污污染问题
农业部5月9日就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部畜牧业司长马有祥在回答记者有关一些地区划定了“禁养区”、关停畜禽养殖场的提问时表示,近年来,畜禽粪污日益受到诟病。但我们不应该忘记,畜牧业为城乡居民肉蛋奶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农民增收、保障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畜禽粪污是规模养殖带来的副产物,是发展中的问题。
马有祥称,过去都是分散养殖,一家一户养几头猪,畜禽粪污都还田了。现在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已经达到56%,相对于传统的分散养殖,无论是劳动生产率、资源转化率和畜禽生产率还是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抗风险能力、综合竞争能力,都有了革命性的提高。但是规模养殖场在产生规模效益的同时,确实也产生了相当规模的粪污。畜禽粪污是重要的资源,培肥地力、发展有机农业离不开有机肥,也是清洁能源的重要原料,例如沼气发电就可以以畜禽粪污为原料,这也契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
马有祥表示,农业部一直重视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十二五”时期就提出了畜牧业发展要保供给、保安全、保生产并重,要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畜牧业。具体要在三方面做好统筹。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做好统筹。坚持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三者并重。在畜牧业发展中解决粪污污染问题,通过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更高质量的发展,用绿色发展的办法推动畜牧业提档升级。我们既不能无视养殖污染而单纯追求畜牧业发展,也不能不顾历史发展阶段和基本条件,对养殖场一关了之、一禁了之。第二,在工作部署上要统筹。无论是“十三五”规划还是年度工作安排,无论是政策设计还是投资安排,都要做到保供给和保环境的协调平衡,既支持畜牧业转型升级,又考虑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既有划定“禁养区”的要求,也有养殖区域调整优化的措施。既支持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又开展绿色发展示范创建。既考虑“为养而种”,也考虑“为种而养”,实现新型的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发展关系。第三,在工作责任落实上要统筹。要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又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这两个责任是一体的。
关于生猪布局调整的问题,马有祥说,南方水网地区因为水环境相对比较敏感,承载能力相对有限,养殖和水环境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2015年农业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指导南方水网地区根据土地承载能力科学确定适宜养殖规模。也制定发布了《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引导生猪生产向东北等环境容量大的地区转移。现在看生猪北上趋势非常明显,大量生猪养殖向东北以及内蒙四省区转移,东北地区发展有基础、有资源、有空间,是承接生猪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下一步,农业部将立足全国生猪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把东北地区打造成全国猪肉产品重要供应基地,真正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第一农经内参(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