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肖湘奇等:壮大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

[ 作者:肖湘奇 曹奇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10-28 录入:王惠敏 ]

 ——以临武县水东镇为例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组织成员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再分配,更有利于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集体经济收入,便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做大做强自身产业,优先促进和发展本地地产经济,增加了本地社会经济内循环,有利于全社会乡村振兴目标早一步实现。

一、水东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现状

因地制宜,多元发展。一是盘活资产。“闲置资产是沉睡的资源”,充分利用水东原税务收费站闲置资产进行租赁,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二是产业引领。以“一村一品”为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经营“年加工生产湘式腊肠100吨,湘式腊肉100吨,肉糜类制品400吨,预制菜食品400吨熟食加工项目”的方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创收。三是资金运营。村集体以资金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企业带动发展模式。

品牌效应,做大做强。大冲辣椒,是临武县的特色农产品,2021年4月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2021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大冲村位于水东镇的偏远山区,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企业扶持,常住人口少。该村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搞活农村经济,成立“临武县辣乡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湘大冲”商标,收购本村农户种植的辣椒加工售卖。成立长竹园生态农业合作社等。将村民土地统一流转给合作社,实现土地整合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增长。通过“公司+合作社+土地+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由公司育种后将良种廉价提供给大冲、西山、岳溪、上塘、柳坪、小城等村的农户;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待辣椒成熟后保证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农户收购;利用非遗传承的手工制作工艺对辣椒进行精深加工、售卖。通过“公司+合作社+土地+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采取民营占51%、村集体占49%的经营收益分配机制。

党建引领,外引内联。无论水东村、大冲村,还是西山村、小城村,成功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这过程中,村级党组织、村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水东镇把建好支部、培育能人作为重要内容,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着力拓宽村党组织书记对拓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鼓励大胆实践,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和内生动力。

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发展基础薄弱。当前大多数村委经济经济来源仅是土地、山岭、水库等固定资产、资源承租,加上长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散经营,土地流转也成为现代农业规模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规模发展。除固定资产、资源承租收入外,大部分的村级集体经济依赖于农业产业的发展,而农业产业大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不可预见风险高,这也是制约发展的一大因素。

区域发展不平衡。以水东镇为例,水东镇由原“水东乡”、“接龙乡”、“大冲乡”撤并而成,以“水东片区、接龙片区、大冲片区”区分管理块,其中水东片区位于省道附近,有区位优势,农业产业发展较好;接龙片区,煤炭资源、碳酸钙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暂未开发利用,片区经济发展比较薄弱;大冲片区,偏远山区,土地资源少,常住人口少,虽然有大冲辣椒、大冲西瓜这个本地名牌,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抵御风险能力弱,受天气、销售渠道等因素影响,产出值较低。

村级债务压力大。当前阶段,地方经济主要还是依赖“财政拨款”,维持运转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拨款,这种方式不可持续,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不断增加,村级公共支出部分有增无减,财政拨款远远不够,村级还是要投入一定量的配套资金和劳务,这就给一些本就收入较少的村级带来了经济压力,使其难以维持正常运转。

特产开发品种单一。旅游产品“大冲辣椒”虽有一定生产规模,其他土特产品的加工生产没有成熟的流水线。盛产水果,但并无专门从事加工特色小水果的企业,市场销路不好时,会出现水果挂在树上烂进泥里的现象。旅游特产的开发和宣传推介远远不足,有待整体包装并扩大生产规模。

三、发展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坚持产业带动。没有产业,乡村就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其根本还是要靠发展乡村产业,把产业更多地留在农村、把就业更多地留给农民。

小农经济在人力、资金、技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已经适应不了当前形势,我们要从增加劳动力产出值、增加产品附加值方面着手,促进产业融合,把分散经营向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发展,把本地产业向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和新领域方向发展。将现代种养业、特色农业产业、乡村休闲旅游业等立农、为农、兴农的重点产业留在农村,夯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

协调区域发展。受区位影响、受地方经济基础等方面影响,有部分村集体自身“造血”功能确实较弱。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联结起来,不仅要做活产业链发展,形成规模效应,还要加强招商引资,谋求跨越发展,同时依托传统产业,打造区域品牌。就拿水东镇来说,大冲村成立大冲辣椒专业合作社以来,产品供不应求,其他村就可以发展大冲辣椒种植项目;水东村食品加工项目,水果、蔬菜、畜禽肉类都是原材料,而大冲片区的生姜、魔芋都是特色农产品,接龙片区斗水坪村、桃竹村有优质肉牛生产,以上既可以签订原材料供销合作协议合作,也可以以资金入股共同参与到经营中获取分红壮大集体经济。

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乡村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壮大,党组织就没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把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将能干事、会干事、想干事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中来,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强化村级领导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技能培训,提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打造一支懂业务、有能力、爱“三农”的工作队伍;有序选派、组织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到经济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发展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拓宽发展视野,增强引领带头致富的本领。

摸清底数盘活资源。村干部在充分了解掌握本村资源现状基础上,指导村党组织选准路子、迈好步子,最大限度盘活现有资源、资产和资金,充分利用闲置的土地、场地等资产,通过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把资产资源变成资本,解决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作者肖湘奇系临武县委党校教务室主任 ,曹启强系临武县水东镇党委副书记;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5年1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