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陆福兴: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小农户现代化

[ 作者:陆福兴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10-24 录入:王惠敏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决定小农户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巨大的人口规模,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短腿。中国式现代化的艰巨挑战是必须破解人口规模巨大的小农户现代化难题和小农户实现共同富裕的难题这一双重难题。因此,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客观上要求把小农户纳入国家现代化框架中。加快推进小农户的现代化,才能为全面现代化补齐短板并提供坚强的主体力量和物质基础,中国全面现代化强国复兴梦才能真正实现。

一、小农户能否现代化的理论探索

我国目前还有2.6亿小农户,这是农业农村部门的统计,有5亿多人生活在农村。即使到2030年年,我国仍将有1.7亿户左右的小农户,2050年就是我们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时候,还有1亿左右的小农户。小农户尽管是“小人物”,但他是中国式现代化里的“大问题”,可以这样说,没有小农户的现代化,那全面现代化就不能实现,只有小农户实现了全面现代化,我们才能实现全面现代化。

关于小农户现代化的理论,当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小农户现代化消亡论。经典马克思主义,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认为小农户不适应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必定在现代化进程中消亡。因此,我国联产承包制前期的许多有关小农户的研究,都是持小农户的消亡论,研究小农户的集体现代化问题,对小农户独立现代化关怀很少。二是小农户现代化共生论。认为小农户与现代化不是对立的,小农户能够与现代农业主体和谐共生。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研究者认为小农户小农户不会立即消亡,我国官方也看到这一点,认为小农户立即消亡不符合现实,于是提出了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现代化的小农户共生论,但是,小农户是否能独立实现现代化,共生论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但大家倾向于小农户在新型主体的带动下实施现代化。

二、小农户现代化的中国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众多特征和共同富裕特征,归根到底都是“大国小农”的本质表现,只有让几乎占全国人口一半的小农实现现代化,中国全面现代化的实现才有可能。小农户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我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要求。 

(一)现实逻辑: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小农户必须加速成为现代化主体。我们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如果小农户不现代化,全面现代化是空喊口号。全面现代化还必须要小农户来给我们提供物质基础和支撑,所以这也是小农户必须要现代化的理由。最后,小农户自身发展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主体素质条件,当前的小农户再也不是以前的传统小农,小农户从科技、从自身文化、从自身能力等也具备了现代化的要素和能力,所以小农户自身对现代化也具备了主体的可能性。

(二)历史逻辑:中国革命胜利不能没有小农的参与,现代化更不能没有小农户。历史大家都懂,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实际上因为共产党联合了农民,我们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了。小农户在革命、改革开放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间,小农户做的贡献起了决定性作用。实际上胜利以后,以前的一些革命老区、边区和苏区,小农户的现代化程度是最低的,所以从历史逻辑上来说,我们不能忘记小农户,当前应该把小农户的现代化摆在重要的位置上。

(三)政策逻辑。党的二十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时候,就提出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即使要优先发展,优先发展谁?“小农户”就是优先发展最重要的主体。小农户是当前农民的绝大多数,小农户占中国乡村目前98%的经营主体,经营着全国农业70%的农用地,乡村振兴是谁的乡村振兴,振兴什么?为了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小农户。

三、构建小农户独立现代化的保障体系

小农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国家强。现代小农户的强势发展,已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力量,小农户的小农业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乡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速小农户现代化,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的小农户主体,进而夯实我国全面现代化的主体基础。

1.完善顶层设计做好小农户现代化的制度安排。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做好制度的顶层设计。形成全面现代化建设中小农户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制度体系,切实支持小农户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工农互补原则,把小农户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融合带动小农户现代化的坚强合力。做好小农户现代化的宣传和帮扶工作,形成小农户现代化发展的社会共识,构建小农户优先发展的社会帮扶促进机制。

2.构建优先支持小农户发展的扶持保护制度。构建小农户优先投入的刚性财政体制,国家农业投入资金必须有到小农户的明确比例,财政对农业企业和公司的投入须以带动小农户为前提;构建小农户优先的税收优惠体系,对小农户的生产经营有明确的税收免除;构建小农户优先的土地使用制度,确保小农户现代化发展的用地需求,强化小农户的土地权利保护;构建小农户优先的金融发展制度,国家有条件为小农户贷款提供相应的利息补贴和贷款保险,提升小农户的信用能力;构建小农户优先的市场政策,推进市场公平,确保小农户生产经营的良好市场环境。

3.创新小农户现代化的生产经营体系。加大科学技术对小农户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应用的简易化、傻瓜化,让小农户简便使用现代物质装备进行生产,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小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加速推进小农户生产条件现代化,不断优化小农户的生态环境,构建小农户抵御自然灾害和风险的生产环境,增强小农户生产发展的稳定性。通过社会化服务规模化推进小农户生产规模化发展,引导单个小农户成为规模化的群体并提升小农户的经营效益,构建适合小农户现代化的生产服务体系,主要在完善生产设施建设、提升小农户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环境质量上着力。引导和鼓励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小农户开展代耕代种代收服务,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和肥料统配统施服务,推进社会化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为小农户提供贮藏保鲜等经营性社会化服务。建立支持小农户精细生产的政策支持体系,引导小农户做好做优做大“土特产”文章,引导小农户把“一亩三分地”做成高效优质农业,鼓励小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兼业发展多种经营增收。

4.强化全产业链对小农户的联接带动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新三权分置的社会化经营体系,建设农业发展共享平台向小农户开放,提升小农户的现代化营销能力。完善小农户农业全产业链参与机制,强化小农户农产品的供应链联营,推进小农户进入二、三产业发展,加大建立政府背书的小农户土特产供应网络,加强小农户网络销售技术和能力培训,打造适应小农户联络城乡的小农户土特产品电商销售平台,构建农业全产业链的营销公用平台网络,实现小农户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化平台支持。建立支持小农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向小农户精准推广农业技术,在优良品种引进、动植物疫病防控、质量检测检验、农资供应和市场营销等经营环节上,构建小农户为主体的合作体系。

5.构建适应小农户现代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解除其现代化发展的后顾之忧。一方面,要构建小农户的产业保险体系,小农户抗风险能力小,要完善小农户的产业保险体系,构建小农户的自然风险和政策风险保障体系,消除小农户现代化发展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要完善乡村社会保障,加快提高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国家对小农户的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实现小农户社会保障与城市市民均等化。对于相对贫困的小农户要进行政策倾斜,建立小农户有效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防范体系和保障体系,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整体提高农业农村风险保障水平。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教授;来源:《中国乡村发现》2025年1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