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律等:温岭市全面释放四大效应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 作者:李律 阮天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7-19 录入:实习编辑 ]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进一步突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去年以来,温岭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级试点为契机,积极推进农业与项目、技术、市场的深层次对接,狠抓农业供给侧改革,着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同时,充分发挥农业规模化、集聚化、信息化发展优势,全面释放多产融合的乘数效应,加快高效农业裂变扩张,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梯队、完善农业供销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去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7.68亿元,同比增长11.86%;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1.33亿元,居全省第一;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万元,同比增长9.2%,增速居全省17强县(市、区)首位;“4600”贫困现象全面消除,移民精准扶持工作得到孙景淼副省长批示肯定,《浙江日报》刊登了该市推进农村扶贫供给侧改革的有关做法。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02亿元,同比增长3.3%,居台州第二,实现“开门红”。

  一、优化供给结构,释放“规模效应”

  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围绕科学规划、规模种养、集成管理、深入加工、观光旅游、拓展服务等要素,加快一、二、三产有机融合,致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持续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项目建设。去年至今,全市完成省级现代农业重大项目专项投资1亿多元,约占总投资的55.6%。同时,加大民间投资力度,累计完成曙光、王龙口等农业重点项目投资4亿多元。如该市星星·曙光农业园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2.5亿元,建成农业大棚10万多平方米、农业展示馆1万多平方米和玻璃温室1万多平方米。

  二是狠抓重组重整。强化兼并重组,以鱼粉生产许可证换证为契机,着重引导有条件的农(渔)产品加工企业入园集聚。如该市松门镇水厂冷冻行业,原有企业80多家,经集中整治已关停25家,将重组重整20家,统一进入占地250余亩的水产加工园区;16家小鱼粉厂通过整合,已升格为2家总投资分别超2.8亿元和1.5亿元的大型鱼粉加工企业。同时,强化资产重组,及时重整陷困农业龙头企业,力求最短时间内恢复其生产经营能力。如位于该市的台州唯一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多乐佳”,因法定代表人参与高利借贷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对此,该市党委政府迅速对该企业资产价值进行全面评估和厘清,查明申报债权事实,多次召开债权人会议,最后以易道资产管理公司出资1.75亿元的重整方案实现该企业依法资产重组。

  三是狠抓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两区”建设布局,深化发展“一镇一业”“一镇一品”,持续打造农业特色小镇,重点推进该市东部、南部两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配套提升工程。去年至今,顺利完成柑橘精品化生产项目,基本完成农牧结合生猪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农科粮油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已完成设备安装基础工程。目前全市已累计投入8.6亿元,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2个、农(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区4个、特色农(渔)业精品园11个;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4.3万亩。

  四是狠抓发展谋划。制定印发温岭“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以该市东部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滨海镇特色农业强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区一镇”规划设计,构筑现代农业产业新格局。同时,按照“一镇一中心”布局,在各镇(街道)创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所有镇均已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总投资4353万元的该市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工程已完成工程总量的38%。

  二、提升供给效能,释放“质量效应”

  一是聚焦农业设施“机器换人”。大力推进“智慧农机”建设,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北斗农机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系统,在定位监控、指挥调试、面积统计、质量核查等方面实现精细化、一体化管理,提升农业主导产业机械化、设施化水平。去年至今,全市新增各类农机装备935台,农机总动力达112万千瓦,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4.73%;完成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2个,新增规范化农机专业合作社1家,该市宏旺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二是聚焦农业领域品牌培育。加大名优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强化对浙江名牌农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知名商号等农业企业的扶持与激励,全面提升温岭农业的产业层次。目前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农(渔)业知名品牌26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87家、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28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品牌覆盖率达71%。

  三是聚焦农业产品绿色安全。大力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创建,推广农资商品信息化系统,狠抓农产品生产追溯体系建设,深化肥药双控,启动实施农药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目前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已扩大至85家,实现无害化收集处理率100%;共设立“肥药双控”示范区45个,累计实施“肥药双控”面积2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3万亩,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13.4万亩,实现化肥减量406吨;完成沼液消纳利用量16.1万吨,归集农药废弃包装物51吨。

  四是聚焦农业土壤污染防治。科学推进农业“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省级试点,该市在泽国镇和温峤镇分别建立107亩和28亩的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量身定制260个小区的田间试验,完成全市及2个试验示范区的土壤污染综合评价分析。如在该市泽国镇山坑试验区周边筛选出具有镉高富集能力的本地重金属超积累植物“裸柱菊”,属国内首例,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和学术价值,去年全省农业“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现场会在该市召开。

  三、补齐供给短板,释放“集聚效应”

  一是深化“三位一体”改革。持续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省级试点,按期完成市、镇(街道)两级农合联组建,顺利召开全市首届农合联成立大会暨会员大会,吸纳市级会员184家(人)、镇级会员852家(人),率先在台州实现农合联全覆盖。根据实施方案,该市每年将安排“三位一体”改革专项资金3000万元以上,努力建成“三位一体”改革省级示范区。

  二是深化农业小微金融改革。以打造成为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样板区为契机,该市不断深化农业普惠金融服务,与温岭农村商业银行开展深度合作,围绕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上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经营主体推出“农链通”贷款,累计发放贷款6.1亿元,惠及785户。围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国家级试点,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担保范围,在台州首推“金土地”土地流转经营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贷款5395万元,惠及404户。面向农合联成员推出“融合贷”业务,累计发放贷款6490万元,惠及130户。

  三是深化农村产权交易改革。大力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成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所,在各镇(街道)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去年全市顺利完成消除镇(街道)平台“零”交易目标,目前已实现交易61笔,涉及金额2549.87万元;累计流转土地近26万亩,流转率61%,其中规模经营面积达18.2万亩。

  四是深化涉农“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涉农审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该市以农口单位权利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为基础,实行容缺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将63项行政许可项目列入“最多跑一次”清单。全力打好农业降成本组合拳,去年全市有11家农业龙头企业在水利基金等方面减免费用50.3万元;支持“三农”方面办理减免税金708万元。

  四、丰富供给模式,释放“裂变效应”

  一是力促“互联网+农业”裂变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业“电商换市”,联合本地零售服务业龙头组建台州市云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日用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农村物流配送为主业,搭建辐射市、镇、村三级的“万村达”农村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并与温岭农村商业银行开展战略协作,设立“丰收驿站”便民服务点118个,切实满足农村电商服务需求。去年全市建成总面积5800平方米、集“一馆五中心”的电子商务市级运营中心;建成镇级服务中心5家、村级综合服务站200家,“万村达”“丰收驿站”累计实现电商销售额3000多万元。

  二是力促“飞地+农业”裂变发展。深入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建立市外农业服务工作联系机制,成立“市外温岭”农业发展基金,鼓励和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生产经营主体“走出去”,开拓国内外市场。如该市大棚西瓜产业,追着太阳到全国8个省、自治区开展种植,“走出去”面积达25万亩,带动1.7万余农户从业,实现年产值高达20多亿元。

  三是力促“资本+农业”裂变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其主动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去年5月,该市万源生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台州首家农业类“新三板”挂牌企业,直接融资2177万元。目前全市已引进浙商回归农业龙头企业1家,共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台州市级46家、温岭市级113家,去年实现产值达140多亿元。

  四是力促“旅游+农业”裂变发展。注重农旅融合,进一步规范提升农(渔)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产业,目前已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3家,该市四季生态农业观光园被评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该市曙光生态农业观光园被评为“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依托海洋、石屋、阳光资源,启动黄金海岸美丽产业带建设,该市石塘半岛成功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去年至今,全市新建环海岸线美丽乡村精品休闲观光带2条、精品村7个,农(渔)家乐游客量达218万人次,实现创收1.7亿元。同时,完成石屋普查保护利用规划,在全省率先出台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一揽子政策体系,新发展民宿180多家。该市海洋石屋民宿在上海国际民宿文化博览会和长三角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博览会受热捧,并被凤凰卫视等媒体报道。

  作者单位:温岭市委改革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