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如果没有存粮,家里也还没有一件两件垄断或者稀缺性的工具,那在邻里百舍是完全没有地位、尊严和威信。
我家当时就有一个铁锚——一块笨重的铁坨上面挂了七个不同形状的铁钩,这个神器在水窖里捞铁桶实在是一绝,桶系掉了的,它也会下去钩住桶帮破了一点点的地方,轻易地把桶捞上来。有些窖里水深一些,淤泥多一些,但是主人只要下工夫,或者管一顿饭请个高手,爬在窖沿上三天两天不停地用绳绑着它在三丈多深的水窖里晃,几乎没有它捞不上来的铁,所以,这个东西给我和我家人出去理直气壮地借别人的东西增加了砝码。
有人不服气也山寨过我家差不多一样的铁锚,大概是分量不够或者铁钩下去出工不出力,捞上来桶的概率太低,终究不敌我家这好东西,所以,村里人借的很多,外村也有慕名而来借用的。
没有人会与掉在水窖里的铁桶打气憋的,铁桶要用一粗布口袋的粮食的钱才能买到,一年也就打那么几口袋粮食,所以,铁桶也是一个重要的家当。和我家关系不好的那几家人也会通过第三方悄悄拿去我家的铁锚,把掉在水窖里的桶捞上来。
家家几乎天天都要从水窖里吊水,水桶掉在水窖里是经常会出现的,高高兴兴地用绳把桶发下去,咕咚两下想让桶把水吃满,越吊越轻了就越来越沮丧了,要么绳断了,要么铁捏钩神不知鬼不觉地开了,桶就掉进窖里了,就需要捞桶了。
有一样两样神器但改变不了缺很多东西的事实,所以,家里还是经常要去四邻八舍借东西。
聪明的人,从来不会和村里人闹僵,闹僵了就意味着在这个村子呆下去很难。去谁家借东西都很难的时候,整个生活和劳动方式就基本要改变了。
能想到的东西都可能去借或者被,钱,粮,布,柴米油盐,犁耧耙耱,当然,还有怀不上孩子借种的。没有试管婴儿,但是必须生孩子,不悄悄借种的女人比借种更难过。
麦子在场里等待碾打,可能还需要趁天黑去邻家陪上笑脸去借二斗糜子,赶紧去碨了,新麦吃不到嘴里,拿着糜面馍翻场的人很多了。
天一黑,也许就要拿个煤油灯出去借一灯煤油了,没有这灯煤油,你就要摸黑了,你有点能够买煤油的钱也不行,要翻沟过河走几十里山路,到了集市上半夜也不会给你开门。没有洋火也是一样一样的,你不会让煤油灯着一晚,剩一两根洋火的时候,也要赶紧出去借一匣回来。
如果中午要来客人,恰巧家里没有白面了,你要背过客人去借,关系好一点,把娃打发出去就能借到,关系一般,必须在掌柜的和亲戚闲聊间,赶紧出去谈妥借回来,悄悄倒在案上哐当哐当开始擀,让客人看到你家里过得还算殷实。
借面,借盐,借辣面等等,女主人不会直接从缸里或者罐里舀的,舀的时候用劲大,碗呀杯子压里面舀的太实。这时候,要耐着性子慢慢等,女主人从面缸里一把一把抓住面来,轻轻向案上的碗里撒,一直撒到碗上有了高高耸起的尖锥,然后再小心翼翼地端出她家门,端回家里。盐和辣面也一样,慢慢地撒。借的时候要记得拿那个碗或者杯子借的,还的时候一定要用借的东西还,女主人记性很好,如果换了碗去还,轻则端回去重换东西来还,重则翻脸,以后很长时间不借给你东西了。
比起女人的阴柔细腻,男人之间比较大度豪放一些,谁家要借牛呀驴呀去犁地,自家的牲口力气大一些,走在犁沟也无所谓了。借了两烟包旱烟,你也就不要指望他还了。
谁家都会有婚丧嫁娶。
娶亲和丧事要隆重一些,帮忙的几十号执事从头到尾最少需要忙四天时间,过正事的前两天,执事们就要入事了,执事我们叫“祥封”。
搭棚用的每根椽从谁家谁家去借,棚底下需要安插的八张或者十张八仙桌要从谁家谁家去借,厨房的什么锅从谁家谁家借,放各种菜需要的四十多个脸盆需要从谁家谁家借,除了筷子以外,过事的各种东西都要安排人挨家挨户去借,事过完后一个一个辨认好,一件一件归还。
那时候,你有点钱也不行,拿钱也租不到东西——几乎没有几个人能置办十张八仙桌,几十个脸盆……,一个村里的人唇齿相依,谁也离不开谁。
过大事,客人要来很多,穷乡僻壤的村子没有宾馆也没有旅社,客人都会被分头安排在村里人家,安顿客人的家里要借被子的,谁家谁家有被子,执事心里了如指掌。村里人结婚,条件好的,会陪嫁十床八床被子,绸子的缎子的被面,一条塌一条搭在柜上,全村的女人都会挤上去摸一摸,赞一赞,羡慕嫉妒一番。然后这些被村里人盯上,成了以后借被子的对象。新婚三五个月的新娘可能还会很不习惯,舍不得借出去,一家人苦口婆心讲道理,慢慢地就会拿出最差的一床被子去支应了。
你要卖猪了,收猪的非得给你说个你不满意分量,你非得要个大秤称不行,明明看到人家那根大秤就靠门背后,主人要是给你说不知道谁借走了。那么,你还是要尴尬地笑笑赶紧离开,出院门的时候要迅速回想,他借你家什么东西的时候你没有痛快地给过。或者你借了他家的药锅熬完药后主动给他家还,他家人因此得病了,你就是给他家送病的灾星,他已经犯了你的病了。
不能愤怒,借不到东西也不能愤怒。那谁说过:“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比如借粮食,没有五斗米你就得挨饿。
如果你还不相信,你架子车轱辘瘪了,没气了,眼看乌云密布,你要把晒干的粮食从场里拉下来,村里两个气管子,一家的门锁着,就这一家了,无论你怎么不喜欢吝啬的他,也要在门口转几个来回,然后硬着头皮陪上笑脸进去借人家的气管子。
在老要去借人东西的时期,民主和自由就是个概念。
如果让我制定小康社会的标准,我认为,那就是:生活中不用再借别人的东西。
那么,最好的时代,就是人不借我的,我也不借人的。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新浪陕西渭南频道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