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大力实施思想筑边、组织固边、富民兴边、帮扶强边、共建稳边“五边行动”,以抓党建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打造“北疆基层党建长廊”亮丽风景线,让党的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据新华网)
让党旗飘扬在祖国每一个角落,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脱贫攻坚上来,就是要创新发展基层党建工作多种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党的中心工作、党的惠民政策辐射到祖国每一个角落。近年来,随着中央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在贫困均增设了第一书记,让机关单位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到贫困村来,一是从党的组织建设上帮助贫困村从思想上脱贫;二是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扶持贫困村的发展,从经济上脱贫。这也是加强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新思路。以四川为例,2017年就明确了16个贫困县摘帽、3700个贫困村退出、105万人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为此要求各驻村第一书记明确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第一书记不是万能的,那么我们不妨看看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组织如何发挥基层党建工作中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许对我们第一书记在驻村工作中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能够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首先,就是要把自己作为当地村组织党的核心,并且能够在关键时刻要有担当。驻村工作中,我们要时刻面临老百姓的诉求,甚至有些要求还有点“过分”,但细想下,那是老百姓渴求摆脱贫困状况时的一种迫切心情,必须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当地村组织的“核心”人物,就是要深入老百姓家中、田间地头,同老百姓唠唠家常,摆摆心里话,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而第一书记自己也要把党的惠民政策,把党的指导精神传播到每一个村民心中。要像内蒙古自治区那样,挑选当地的村民,推选出“党群活动组织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科技知识推广员、便民服务代办员、社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带头致富示范员、民主议事联络员、群众活动组织员、网格信息管理员……”,让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发挥党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抓点、带线、扩面,创新村社党建载体、改进方式方法、激活体制机制,我们有理由有信心相信,只要把群众工作作好了,真真正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那么我们的党建工作也就在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中发挥了他应用的作用和效益。只有这样,党建工作才是真正织密党的基层组织、建强党的基层阵地,真正把党的“神经末梢”延伸到了最贫困的山区、最偏远的角落,也最终才能让党的旗帜在祖国每一个地方高高飘扬。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