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与农户息息相关的农业金融政策

[ 作者:邹帆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30 录入:王惠敏 ]

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引入资本、创新金融模式,助力种植业发展。2015年,广东省财政厅出台的《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每年安排4000万元,用于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对象企业的贷款贴息。

今年,广东省农业厅推出的《2016年广东省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推到,努力提高种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夯实现代种植业发展基础,为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大局提供有力支撑。此外,要加强与金融保险部门的协作,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保险工作,努力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建立高效定损理赔机制,提高救灾复产能力。通过创新的金融方式,帮助种植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农村金融是指在农村地区以及与农业有密切关系的各个领域中,以信用手段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而筹集、分配和管理农村货币资金的活动。其类型按性质可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按法律地位可分为:正规金融、非正规金融。

目前,中国农业金融普遍存在四大问题,一是农村家庭和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仍有一大部分要非正规金融来满足,二是农村正规金融贷款利率高于家族间的零利率贷款,三是农户对农村金融机构和国家政策性金融不了解,四是金融机构对相关农户的生产、经营、盈利状况难以把握。

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邹帆认为,出现诸多农业金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借款人(农户或农业企业经营者)对其借款所投资的项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债权人对信贷用途则缺乏了解。另一方面,贷款人(农村商业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贷用途比较了解,相反,借款人(农户或农业企业经营者)对贷款方则缺乏了解。

由于前期的金融政策和措施,使得农村商业性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容易获得,而农户或农业企业经营者由于居住分散、新闻媒体缺乏、信息传递速度慢、文化教育落后等原因,对农村金融机构、政策以及利率变化缺乏了解。

此外,商业性银行在农村从事金融创新行为本身就面临着多重风险,经济收益低、管理成本高、资产不安全,不符合其作为商业银行的投资管理要求。这又进一步导致了农户贷款难问题的突出。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财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