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成了农业圈的热词。它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新模式、新业态,在城乡一体化的格局下,顺应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产业的发展。它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文化艺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农耕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了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关于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背景、内涵及意义在之前的文章中已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本文结合典型案例和大家一起看一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思路。
一、建设思路
(一)建设原则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农业要做三件事,即打造现代农业生产型产业园、休闲农业和CSA(社区支持农业);文旅产业要打造符合自然生态的旅游产品和度假产品的组合,且要考虑功能配搭、规模配搭、空间配搭,此外还要融入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以多样的业态规划形成旅游度假目的地;地产及社区建设,无论改建还是新建,都要按照村落肌理打造,而且要附着管理和服务功能,营造新社区。在城市综合体营建理论中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分散经营原则,在田园综合体中同样适用。
(二)园区构成
1.景观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价值的关键
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等,使游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田园风光,体会农业魅力。
2.休闲聚集区:为满足客源的多样需求而创造的综合产品体系
可以包括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垂钓区等。休闲聚集区使游人能够进入具有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农业带来的乐趣。
3.农业生产区:调整微型气候,增加休闲空间
使游人在参与农事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农业生产全过程,体验农事生产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开展生态农业示范、农业科普教育示范、农业科技示范等项目。
4.居住发展带:迈向城镇化结构的重要支撑
通过产业融合与产业聚集,引导人员聚集,形成人口相对集中的居住生活区,以此构建乡村人口基础。
5.社区配套网:配套支撑功能区
既服务于农业、休闲产业的金融、技术、物流等需求,又服务于当地居民的商业、医疗、教育等需求。由此,形成了城乡一体化的公共配套网络。
(三)谨记“三不”
田园综合体的提出,势必会进一步鼓舞各地“大胆去试”,如德州今年计划培育100个宜居宜业田园综合体;3月,四川首个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正式落子蒲江成佳茶乡,等等。田园综合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防止各类开发主体走偏,盲目跟风,要谨记“三不”。
1.不能把农民丢到一边
田园综合体是一套综合产业体系,需要集中要素资源对乡村进行整体规划、开发和运营。在此过程中,应当利用好农民合作社这一载体,通过土地流转,对土地经营进行中长期产业规划,发展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产业园区,以此作为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础。而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既可以在其中就业,又可以通过股权、租金等方式获得收益。如此一来,既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又保护了农户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防止集体资产被外来资本控制。
2.不能走向房地产化
对乡村来说,唯有保留其原生态,才能达到自然之真。田园综合体应尊重和发扬农耕文明,融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等创新形式,真正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因此,它的核心产业是农业。当然,为了改善乡村旅游硬件,提升服务水平,必要的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但应符合乡村肌理。也就是说,田园综合体本身仍是乡村,而非大兴土木、改头换面的旅游度假区,更非违法违规的私人庄园会所。
3.不能搞“千村一面”
传统村落多是积久聚居而成,在产业、生态、文化等方面各有其原生态特色。建设田园综合体应注重保护和发扬原汁原味的特色,而非移植复制、同质化竞争。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居民体验农耕生活、欣赏田园风光、品味乡村土产、了解风土人情等乡村旅游需求的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有足够的空间在“特色”上作文章。
二、发展典型
(一)河北邢台南和农业经济综合体
南和农业嘉年华是河北邢台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农业大学进行“校地合作”的实施项目,由中农富通参与建设、运营的河北省第一个大型农业经济综合体项目,是河北省农业厅设立的“2016年河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
项目区位于邢台市南和县贾宋镇,规划占地446亩。项目主要设置七个功能分区,即配套服务区、农业商贸会展区、农业嘉年华创意体验馆、科技创新管理区、农业迪士尼主题乐园、精致乐活体验区、鲜果乐园采摘区。
项目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以“农味”为基本元素,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有机协调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打造集娱乐、创意、研发、地产、会展、博览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创新型的产业综合体和现代农业经济综合体。在产业链条上主导冀南地区的粮食、蔬菜、畜牧、林果等加工业的发展,在活动中融入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元素,紧密结合邢台市的特色产业和文化传统,体现互动性和娱乐性的同时,也突出了冀南地区产业融合的发展。
自2016年投入运营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截止到今年2月份,游览人数已超过百万人次;年带动万余农民实现人均增收2000多元;吸引30多位驻华大使前来参观考察等,充分发挥了其作为都市农业发展新业态的引领带动作用。
(二)浙江嵊州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
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是蓝城农业企业在嵊州建立的核心示范项目,总占地面积13000亩,以无公害标准种养殖果品、蔬菜、水稻、油菜、茶叶、水产、畜禽等农产品,通过浙江省农科院的科技开发、园区规划和后续专家团队的运营,逐渐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农业园区。
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集科研、示范、生产、实践、推广、培训六大功能于一体,是农业科研实践基地、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培训中心、农产品深加工实验区、种业实验区和物流配送先行实践区,充分体现了科技研发与运用、产业推广、辐射带动、公共服务等要素和功能。
园区运用企业化的运作管理模式,不仅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也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使园区的执行效率、展示效果、运行效益不断增强。其开发的“蓝宴宅配”服务,目前主要为社区客户提供配送,通过电商平台、社区平台等渠道,将优质农产品快速高效、保质保量地送到成千上万户家庭。
小编寄语:田园综合体以乡村复兴为最高目标,让城市与乡村都能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以产业升级、产品升级、地产综合开发模式带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让城市人流、知识流、经济流真正反哺乡村,满足了时代的生态诉求与人内心的最初梦想。
(本文摘自《中外农业概览》)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农富通(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