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伟:单纯农转非,不是城镇化

[ 作者:陈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7-27 录入:实习编辑 ]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要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60%左右,并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于是,一些地方政府推行“零门槛”放开“农转非”,但效果没有预期的好,差强人意!与上世纪80年代“付钱”才可以当“城里人”形成鲜明对比、巨大发差。

原因在哪?农村户口的“含金量”、拓展空间比城市高多了!

在与户口相关联的12项权益中,就业、养老保险、教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5项城乡政策基本无差别;土地权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农村五保、扶贫等5项是农村户口独有。

更何况,农业户口比非农户口还要多两块地,土地与宅基地。在土地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有地就是“财主”!农民愿意进城入住,也不愿进城落户。专家称之为“逆城镇化”现象。

如何实现1亿人的城镇化?单纯“农转非”,只是数量上的统计,真正的城镇化任重道远!

诚如一些有识之士所说:当“农民”成为一份职业,而不是身份或土地拥有者的代称时,城镇化就实现了。具体咋办呢?

首先要解决土地问题,让农民和土地“解绑”,而不能头疼医头,将农民“赶”进城,或禁止城里人“下乡”。按照中央的政策: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更好坚持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更好保障农户对土地的承包权,更好用活土地经营权。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依法按规大胆的流转土地,收取租金;城里人可以到农村连片承包土地,独资或者合伙经营种养业、乡村旅游业……既能美化农村环境,又能拉动内需,解决部分劳动力就业;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也就是推进城镇化!

第二,逐步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可以在部分地方先行试点,不再区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就像古代取消“军户”“匠籍”,避免“军户”的人只能参军入伍、当兵打仗,“匠籍”的人只能砌墙打铁、修房造屋。在稳妥推行户籍制度改革中,慢慢实现城乡户口无差别。

最后,对城镇化的程度避免单纯“农转非”数据考量,多措并举,主要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为主。在城镇化的进程中还要尽量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腐败现象发生!

作者单位:北川羌族自治县民宗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